诗词大全

《句》

巍巍百尺楼上槐,来楼清密叶已繁。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句》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巍巍百尺楼上槐,
来楼清密叶已繁。
问楼何事高于天,
云开朝阳入脉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上的槐树。槐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茂密的叶子遮蔽了楼阁的清风。诗人思索着楼阁之上的景象,他问自己,有什么比楼阁更高贵的事物呢?当云彩散开,朝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投射进来,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楼阁上的槐树,表达了诗人对高耸楼阁和自然景物的思考。诗中所描述的楼阁高耸巍峨,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槐树的叶子茂密清密,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给楼阁带来了清风和遮阳的作用。

诗人通过问自己楼阁之上有什么更高贵的事物,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楼阁作为人类的建筑创造物,虽然高耸入云,但在诗人眼中,它似乎还不足以与一些更高尚的事物相媲美。这种对高处事物的思考,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生追求和境界的思考。

最后两句描述了云散朝阳透过树叶的情景,给人以朦胧之感。这种景象可以被视为一种寓意,即人在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突破困境,迎来美好的曙光。

总的来说,《句》这首诗词通过对楼阁和槐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境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坚持追求的鼓励。同时,诗中的景象描写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抚慰。

  • 《闻雁》

    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

  • 《旅馆秋夜不寐》

    残梦惊回枕半欹,山城何处角声悲。鬓毛似叶秋都落,骨肉如星晓渐离。沽尽酒资为客久,欠多诗债了人迟。黄花开处凭谁报,三径归看未有期。

  • 《南园杂诗六首》

    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尚连余蕊在,深映乱荷低。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 《禽言(三首)》

    脱布裤,呼老妇,我有一尺布,为我补破裤。补得且将今岁度,胜如有布无人作。

  • 《列子有力命王充论衡有命禄极言必定之致览之》

    大钧播群物,零茂归自然。默定既有初,不为智力迁。御冠导其流,仲任派其源。智愚信自我,通塞当由天。宰世曰臯伊,迷邦有颜原。吾道诚一概,彼途锺百端。卷之入纖毫,舒之盈八埏。进退得其宜,夸荣非所先。朝闻可夕陨,吾奉圣师言。

  •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