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那钱买珠翠,任教堆插阶前菊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词的内容是描述一个人不愿意用金钱去购买珠宝和玉石,而是喜欢在自己家门前堆满了菊花。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不肯花钱买珠翠,
任教堆插阶前菊。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他不愿意追求昂贵的珠宝和玉石,而是喜欢简单而自然的事物。他选择在自己家门前堆满菊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物质与精神:诗中的主人公拒绝了昂贵的珠宝和玉石,选择了简单的菊花。这反映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2. 自然美与人工美:作者选择在家门前堆满菊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相比于人工制造的珠宝和玉石,菊花代表了自然的美丽和纯粹。
3. 朴素生活与奢华生活:作者选择了朴素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奢华和炫耀。这种态度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朴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物质与精神、自然美与人工美、朴素生活与奢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朴素自然的追求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这种追求和态度在宋代文人士人中是比较常见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腐儒乖世用,作事例迂疏。浪走长安道,欲投光範书。悬知成漫尔,可笑赋归与。寄语陈言者,毋轻出草庐。
我公仁存心,乐山心如丹。平生经行处,不厌行路难。青城及大面,万叠连百蛮。扪参仰胁息,亦尝坐长叹。功成归四明,得地数亩悭。城隅路穷际,小桥水汪湾。萧条渔家市,中有屋百间。危楼俯人世,一看山四环。堂深无他景,犹以城当山。城荒披绿莎,青青透槹閒。秀润长满门,坐对
老健羲娥不住车,东君依样做年华。十来日雨洗梅萼,一半春风归杏花。醉里出门忘故我,閒心到处是吾家。临溪忽悟前程事,流水方生未到涯。
幸有灵光在,天乎作麽亡。生来最真实,病里亦康强。和气留丹鼎,清尘凝笔床。溪山呈秀处,风露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