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句》

世人何人最得闲,司谏拂衣归华山。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人何人最得闲,
司谏拂衣归华山。
吾见岳阳楼上望,
门前烟树满江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离职后回到华山的情景。诗人在观望岳阳楼的时候,发现华山门前烟雾弥漫,树木苍翠,江南风景美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诗人通过描述华山门前的景色,表达了他对离开繁忙官场的喜悦和对自然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司谏”指的是官员辞去差遣后回归山林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山野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世人何人最得闲”,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中谁最能够享受闲暇自在的生活的思考。第二句“司谏拂衣归华山”,描绘了一个官员辞去职位后回到华山的画面,通过动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第三句“吾见岳阳楼上望”,诗人站在岳阳楼上远眺,展现了他对自然风景的观察和感受。最后一句“门前烟树满江南”,以景物描写的方式,传达出江南地区美丽的自然景色。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野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描绘华山和江南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烦扰和纷争的远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点绛唇》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题罗山人览辉楼》

    凤凰山人开竹径,楼成溪山深照映。眉闲郁郁似阴功,壶中有丸续人命。劝君洗竹买梧桐,凤何时来驾归鸿。思齐大任政勤苦,来听天子歌南风。

  • 《经武功旧宅》

    兹邑昔所游,嘉会常在目。历载俄二九,始往今来复。戚戚居人少,茫茫野田绿。风雨经旧墟,毁垣迷往躅。门临川流驶,树有羁雌宿。多累恒悲往,长年觉时速。欲去中复留,徘徊结心曲。

  • 《纸窗》

    梅水仙花插古铜,纸窗通日不通风。天香何假龙涎爇,地暖无劳兽炭烘。

  • 《清平乐(秋叶)》

    盘枝翦翠。叶叶西风意。吹上玉人云□底。无限新凉气味。飘萧露卷烟柔。绝怜不逐宫流。寄语多情宋玉,悲秋得似宜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