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岷峨神,龙文而马首。
云迷夏禹从前宅,雪压姜维最后城。
山外浮云云外城,江边羌角水中声。
谁道图书府,不通毡罽乡。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新。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昔岷峨神,
龙文而马首。
云迷夏禹从前宅,
雪压姜维最后城。
山外浮云云外城,
江边羌角水中声。
谁道图书府,
不通毡罽乡。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词以岷峨之神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上的景物和历史人物,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首两句"在昔岷峨神,龙文而马首"意味着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神龙,暗示着历史的悠久和瑰丽。接下来的两句"云迷夏禹从前宅,雪压姜维最后城"则描绘了夏禹和姜维两位历史人物。夏禹是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而姜维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将领。通过描述他们的宅第和城池被云雾和雪压覆,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英雄的沉寂。
接下来的两句"山外浮云云外城,江边羌角水中声"则展示了山外的浮云和云外的城市,江边的角声和水中的漪涟。这些景物的描绘使诗词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隐喻了人事之外的自然界,彰显了宇宙的辽阔和永恒。
最后两句"谁道图书府,不通毡罽乡"则意味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图书府指的是古代的图书馆,毡罽乡则是古代的边疆地区。这两句表达了文化的流动和交融,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边疆地区,都能够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山水和历史人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为载体,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慨,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索与抒发。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忆昔吏锦城,寄隐云水乡。萧散不任事,上官容我在狂。短篷漾空明,舞棹歌沧浪。会心多胜友,一举累十觞。芳春乐事饶,飞幰集宝坊。意行无定在,有花即相羊。马蹄穿夜市,奚奴背诗囊。三几年炊黍,旧游想微茫,谁知涪江宾,侧翅不得翔。醉饮无与和,三欢热中肠。雨晴好风景,轻
朱游不肯留东阁,子政犹须校秘书。自有大名喧宇宙,岂劳当路借吹嘘。舟中加意护寝饭,日下即当来诏除。大厦如山要梁栋,不应空赋爱吾庐。
枝枝倚槛照池冰,粉薄香残恨不胜。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棱。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芜尽处山横。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
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颇恨非素志。一朝落江湖,烂熳得自恣,讨论极王霸,事业窥莘渭,孔明景略间,却立颇眦睨。从人无一欣,对食有三喟。谭侯信豪隽,可共不朽事。天涯再相见,握手更擦泪。欲寻西郊路,斗酒倾意气,浩歌君和我,勿作寻常醉。
灯火希疏夜向中,追凉只与热相逢。意行行到新桥上,两岸无人四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