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自倚着栏杆,
衣襟生起夜晚的寒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站在栏杆旁边的情景,他的衣襟因夜晚的寒冷而起了皱褶。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暗示了人在夜晚时容易感到冷清和无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首先,诗中的"独自"表明了诗人身处孤独的状态,没有伴侣或同伴。"凭阑干"则意味着他靠在栏杆上,目光游离,思绪回荡。这种姿态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孤独感。
其次,诗中提到的"衣襟生暮寒"传递了一种冷凄的氛围。"衣襟"是诗人身上的衣服前襟,"生暮寒"则暗示夜晚的寒冷逐渐加深,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这种形象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部环境的寒冷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寥寥数语刻画出了一个人在夜晚中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宋代的诗词中较为常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这首诗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思和共鸣的空间,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
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襁褓已离乳,干戈复异居。北河行欲尽,母子遂如初。卓行先贤傅,前缘释氏书。悲欢知已极,许咏欲何如。
东海沙田种蛤珧,南烹苦酒濯琼瑶。馔因暂弃常珍变,指为将尝异味摇。珠剖蚌胎那畏鹬,枉呈马甲更名{左虫右兆}。累人口腹吾何敢,惭愧三英喜且谣。
宸扆尊农扈,滮池入禁廛。耨区周耜熟,分墢禹沟连。苒苒香塍色,油油瑞畝烟。弭灾消暴蟘,迎稔嘒鸣蝉。国伫曾孙稼,天临近署田。叨陪凝跸赏,惭乏梦鱼篇。
有玺节金,有册镂瑶。汝使汝介,持节以行。礼邕文德,过于穆清。是恪是虔,依我和声。
君王位三极,五气咸宣昭。有一弗余若,引咎自己招。如何圻甸閒,灵胥敢为妖。毋谓一指搐,能使身无聊。是用选肤使,汝往锄其骄。将指得若人,谴异不足销。水生乎天一,阳实为根苗。疏通乃循轨,壅塞逾惊漂。是理与政通,更当省厥徭。绩成报天子,鸣佩行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