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句》

已作归心即自宽。

作者介绍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作品评述

《句》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已经做了归心,就能自我宽慰。”这句简洁的诗句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宽慰和解脱。

这首诗词的诗意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诗人在表达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感到宽慰。这种归心可以指向个人生活中的某种转变或者是对人生的领悟,使得诗人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另一种解释是,诗人通过表达“已作归心即自宽”,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追求的境界。他意识到,当一个人能够真正找到内心的归宿,放下执念和纷扰,就能够获得内心的宽慰和自在。这种境界可能与佛教的“无我”思想有关,强调超越个人欲望和執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赏析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简洁和含蓄之美。林逋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让读者在简单的句子中感受到内心的宽慰和解脱。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也让读者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联想,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宽慰和解脱。它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的领悟,也可以被理解为对于超越个人欲望和追求的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简洁和含蓄之美,让读者在思考和感悟中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 《正月庚申朔》

    春来节物一番新,今岁仍逢腊里春。莫讶连宵清不寐,只缘守岁守庚申。

  • 《长芦江口》

    风驾晚潮急,浪头相趁过。水归瓜步小,船下秣陵多。鸥舞不停翅,燕飞轻帖波。今来学楚客,薄暮爱渔歌。

  •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根尘各清净,心境两奇绝。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

  • 《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

    步壑斗堪摘,登楼云与齐。示应随日涉,犹欠乐天题。旧览开青眼,新编写赫蹏。便须联和轴,寄我小山西。

  • 《赠陈执中》

    虎目猿身形最贵,祇因攀附即升高。知君今向端溪去,助子清风泛怒涛。

  • 《中书令程文简挽辞三首》

    星坠寝门夕,歌兴梦奠时。骑箕良弼去,罢社国人悲。富贵惊川逝,功名白日垂。只应金石刻,无愧伯喈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