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楼台好风月,乐声香气更无空。
石延年(九九四~一○四一),字曼卿,一字安仁,先世幽州(治所在今北京)人,家于宋城(今河南商丘)。真宗时,以三举进士补三班奉职。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知济州金乡县。后改通判干宁事、永静军。入爲大理评事、直集贤院。明道元年(一○三二),加馆阁校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一)。景祐二年(一○三五),通判海州(同上书卷一一六)。康定元年(一○四○),奉使河东(同上书卷一二七)。二年二年,以太子中臺、秘阁校理卒于京,年四十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四《石曼卿墓表》)。有《石曼卿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作《石曼卿诗》)一卷,《宋史·艺文志》作《石延年诗》二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石延年诗,以抄本《两宋名贤小集·石曼卿集》一卷(原本藏臺湾,北京图书馆有缩微胶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四部丛刊》本)等书所引。又清李振纲辑《石学士诗集》一卷(道光二十年刊本),较底本收诗爲多,今删其重出,以其所余参校诸书所引,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和残句合编一卷。
《句》是宋代诗人石延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楼台之上的美好风景和充盈着乐声与香气的情景。
以下是对《句》的中文译文:
多少楼台好风月,
乐声香气更无空。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和愉悦氛围的赞叹。楼台上风景如画,充满了美丽的月光和和煦的微风。此外,楼台上还回荡着悦耳的音乐声,弥漫着芬芳的香气。整个场景中充满了美妙的元素,没有一丝空虚之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词句展现出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愉悦的生活态度。楼台作为高处的建筑,提供了俯瞰风景的视角,作者在其中感受到了多少壮丽的景色。好风月的描绘使人想象到月光下的美景和微风拂过的惬意感受。乐声和香气则进一步增添了愉悦的氛围,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美好的享受。
通过简洁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将美景和愉悦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他通过描述这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词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舒适和美好生活的心态,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份宁静和愉悦。
孤屿压沧海,风涛直下危。蛟人依蜃市,鱼女祭龙祠。月黑悄牛财,波红蝶蝀垂。登临有奇观,感慨但言诗。
三天竺路渐平登,高似雷峰塔几层。山到无人行处好,松阴万树立孤僧。
商州南十里,有水名寿泉。涌出石崖下,流经山店前。忆昔相送日,我去君言还。寒波与老泪,此地共潺湲。一去历万里,再来经六年。形容已变改,处所犹依然。他日君过此,殷勤吟此篇。
小臣无状挂丹书,还着青袍两载馀。物色依然如碧鹳,阶衔久矣削绯鱼。
湖波绿如剪,美人照青眼。一夜愁正深,春风为吹浅。
茫茫尘累愧腥膻,强把蜉蝣望列仙。闲指紫霄峰下路,却归白鹿洞中天。吹箫凤去经何代,茹玉方传得几年。他日更来人世看,又应东海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