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虽幼于沈遘,但辈分爲遘之叔。(《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父周荫爲海州沭阳主簿。嘉祐八年(一○六三)举进士。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馆阁校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提举司天监。六年,奉使察访两浙。七年,爲河北西路察访使。八年,爲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次年罢知宣州。元丰三年(一○八○)知延州,加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两年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谪均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初徙秀州,后移居润州。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着有《长兴集》四十一卷及《梦溪笔谈》等。南宋高布曾合沈遘《西溪集》、沈辽《云巢集》爲《吴兴沈氏三先生集》,至明中叶时重刻,惜《长兴集》已散失大半,诗一篇不存。一九八五年爲纪念沈括逝世八百五十周年,胡道静辑有《沈括诗词辑存》。《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括诗,以《沈括诗词辑存》爲底本。由于材料从类书、方志等搜录,多有异文,此次整理时又作校订和补正。另从《永乐大典》、《诗渊》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开元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沈括。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楼上正临宫外,
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
满城明月梨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诗人站在楼上,俯瞰宫殿,却无法看到仙境的存在。他描述了一个寒食时节的夜晚,轻烟和薄雾弥漫在空中,整个城市都被明亮的月光和盛开的梨花所覆盖。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精美的语言,展现了寒食时节的宁静和美丽。首先,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远离尘世喧嚣,可以俯瞰整个宫殿,但却无法看到仙境。这种差距的描绘传达出人间与仙境之间的隔阂,诗人感叹人世间无法达到仙境的纯净与美好。
接着,诗人描述了寒食时节的夜晚景象。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出外踏青祭祖。诗中的寒食轻烟薄雾暗示着春天的气息,也暗示了清明时节的寒冷和湿润。这种氛围增添了诗中的静谧与神秘感。
最后,诗人描述了满城明月和盛开的梨花。明月照亮了整个城市,而梨花的芬芳和美丽则点缀了这个夜晚。明月和梨花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寓意着纯洁、高洁和美好。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寓意的隐喻,传达了作者对纯净与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人世间和仙境之间的隔阂之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沈括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虎眼春波溢宕沟,万艘衔尾饷史州。控淮引海无穷利,枉是滔滔本浊流。
小舸悠扬亦乐哉!迢迢故取北村回。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乐岁共忘东作苦,残租不待急符催。旧邻父老暌离久,唤取开颜把一杯。
草泥融处堕蔫红,社近寒生雨又风。未办把杯供一醉,花开花落太匆匆。
药鼎无时手自煎,万囊长在枕头边。罪今脱矣从头白,病已安之用涕涟。始悟旧诗成卦影,只消崇道了天年。故人读罢知余喜,遥举真珠百斛泉。
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
脱巾无计避炎熇,安得长风上泬寥。自浴寒泉眉子砚,时浇苍石胆瓶蕉。老来转觉身为累,贫甚岂为山可樵。坐想草亭新竹上,一林碎月玉翛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