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韶石有余奇,臣视金精吏武夷。
雁荡天台疑可仆,瞿塘滟澦得此雌。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看英韶山石二首》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看英韶山石二首
参天韶石有余奇,
臣视金精吏武夷。
雁荡天台疑可仆,
瞿塘滟澦得此雌。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观赏英韶山石的景象。诗人曾丰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些石头的赞叹之情,并以一种夸张而形象的方式来描绘它们的独特之处。通过对不同石头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直接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英韶山石的赞美和赏识。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赏析:
参天韶石有余奇:
"参天韶石"描述了这些石头高耸入云,形态各异。"有余奇"表示它们的独特之处超出了寻常。
臣视金精吏武夷:
"臣视"意味着诗人自谦地将自己比作朝廷的小臣,而将这些石头比作金精吏(指高官显贵)和武夷(指高山险峻)。这种对比使得石头在诗人眼中具有了宏伟和崇高的形象。
雁荡天台疑可仆:
"雁荡天台"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疑可仆"表示诗人在观赏这些山峰时感到自己仿佛会跌倒一般,强调了山峰的高大和令人敬畏的特点。
瞿塘滟澦得此雌:
"瞿塘滟澦"描述了水流湍急的景象。"得此雌"意味着这些水流能够在这里流淌,这里被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以雄浑而豪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通过对山石和水流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美感。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愉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人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百钱薪买绿蓑衣,不羡黄金带十围。枯柳坡头风雨急,凭谁画我荷鉏归?
少年嗜书谒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短檠油尽固自佳,坐守一窗如漆黑。渔歌袅袅起三更,哀而不怨非凡声。明星已高声未已,疑是湖中隐君子。
急浪吹飞雪,鸣稿破晓滩。异乡人易老,行路古来难。玉露晨初湿,天河夜不乾。飘流双鬓白,未有一枝安。
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楚田晴下雁,江日暖游鱼。惆怅空相送,欢游自此疏。
隔水梨花豪放尽,安排鼠耳到庭槐。十分春事杜门过,百色老怀中酒来。闻丽人行头辄掉,见兰亭帖眼还开。碧衫玉唾酴醾晚,更倩诗翁着句催。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