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教一雨净江山,便放千林春意还。
何事东风吹客雁,便教无意恋汀湾。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柯山春望》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一种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先教一雨净江山,
便放千林春意还。
何事东风吹客雁,
便教无意恋汀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柯山的春景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第一句“先教一雨净江山”意味着一场雨洗净了整个江山,清新了大地。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特点,雨水滋润了大地,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
第二句“便放千林春意还”意味着大自然中的千百树林都散发出春天的气息。这句话表达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形容大自然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三句“何事东风吹客雁”描绘了东风吹送着候鸟归来的情景。候鸟是冬季南迁,春季返回的象征,东风吹送着候鸟,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最后一句“便教无意恋汀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淡然态度。汀湾是江边的一片水滩,这里象征着一种宁静和恬淡的境地。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无意追逐世俗的繁华,而是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作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心灵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闻道筑堂名遂初,规模浑是退居图。藏书自有三万轴,种橘何多二百株。我似杜陵宁老蜀,君如张翰已归吴。诗成把酒遥相属,门外北风方怒呼。
楼上澹山横,楼前沟水清。怜山又怜水,两处总牵情。
屋名尽挂陶家牓,人物应惭菊畔身。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
吾家全盛时,冠盖霭云屯。上车入华省,下车趋里门。宗族百余人,圭璋叠璵璠。胡尘暗河洛,分散各南奔。豫章老风霜,宁有枝叶繁。识者犹爱重,和为千岁根。闻汝居沈黎,乡党颇见尊。尚蒙五世泽,勿鄙三家村。当令化箕子,所在诵文元。念汝今远来,白首共盘飧。会合良亦难,乱离
晓漏启严城,宫臣缟素行。灵仪先卤簿,新谥在铭旌。云晦郊原色,风连霰雪声。凄凉望苑路,春草即应生。寒日青宫闭,玄堂渭水滨。华夷笺乍绝,凶吉礼空新。薤露歌连哭,泉扉夜作晨。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