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孔毅父封君挽词二首》

别日笑言重,归来药饵忧。
锺歌掩不试,贝叶乱谁收。
恨极囊封在,情多垄木稠。
埋文应自作,一一记徽猷。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孔毅父封君挽词二首》是苏辙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对别离的忧伤和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日笑言重,归来药饵忧。
锺歌掩不试,贝叶乱谁收。
恨极囊封在,情多垄木稠。
埋文应自作,一一记徽猷。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与孔毅父封君的离别之情。在别离的日子里,他们曾开怀畅谈,但当他回来时,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们之间的深情压抑得无法发泄,无法寻求安慰。他们的心意像深埋在土中的文献一样,无法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如同生长茂密的树木,难以剪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忧伤和心情的复杂。首句“别日笑言重,归来药饵忧”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离别和重逢之间的心理变化。离别时的欢笑言谈在重逢后变成了忧虑和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锺歌掩不试,贝叶乱谁收”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痛苦。诗人想要唱出内心的哀愁,却无法得到试听的机会,就像贝叶散落无人收拾一样。这表达了他对于情感的压抑和无法表达的痛苦。

下文的两句“恨极囊封在,情多垄木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困境。他的怨恨被束缚在囊中无法释放,情感如同茂密的树木,使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两句“埋文应自作,一一记徽猷”表明诗人决定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想要一一纪录下他们之间的情谊和徽猷(指美好的品德),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失去表达情感的困扰。这种情感的压抑和无法释放的痛苦,使得诗人决定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首诗词充满了忧伤和思念之情,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无奈。

  • 《和应之还邑道中见寄》

    向老思旧交,欲见恨无翅。前时君来都,欣喜乃一至。亦既勤我怀,酌酒去拘忌。自从离洛阳,此会无三四。谢尹最贤豪,已嗟存没异。因酬马上篇,遂写相逢意。

  • 《过田文墓》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迹可追寻。

  • 《废烽台》

    耆老不可问,高台荆棘间。一时戎马散,千古暮鸦还。事往孤鸿断,人来落照閒。兴亡无限恨,惨淡对河关。

  • 《万丈潭》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造幽无人境,发兴

  • 《白燕》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 《送唐介南迁五首》

    身任言责地,眼见公路埋。胡宁包心颜,践履天了阶。言出说随至,吏送南海涯。一臣不足惜,喋血狈与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