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曲重携杖,京都再及门。
诗书窥梗概,耳目竟烦昏。
怊怅身何极,蹉跎意独存。
长途风雨晦,十驾謇追奔。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的中文译文:哭东莱吕先生
杖携镜曲步,再度京都门。
窥书洞心意,昏耳目烦翻。
无助怀愁极,光阴虚度存。
长途雨风晦,十驾紧追奔。
诗意: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用来悼念东莱吕先生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吕先生的哀思之情。他用镜曲(指笏状的镜子)和杖子象征着吕先生出行的身影,再度来到京都的门前,回忆了与吕先生共读书的情景,心绪沉重、耳目感到疲惫、困顿。诗人在时间的流逝中感到无助和愁苦,光阴虚度而内心却独自留存着吕先生的思念之情。他描述了在长途旅程中遭遇的风雨晦暗,十驾(指十辆车)紧追奔赶,象征对吕先生不舍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词通过写景和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表达了对吕先生的深深哀思之情。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吕先生走过的路程和他们共读书的场景,同时也描绘了自己孤独无助的心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吕先生的离去和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对照,凸显了诗人对吕先生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行亦须脉络较为清晰,起承转合有序,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万汇之散殊,各具一太极。人言造化工,生物不可测,宁知有自性,无所用尔力。试尝问春风,春风谁能识。
钓艇夷犹一苇横,烟波万顷寄馀生。春雨歇,暮霞明。零乱溪花堕玉英。
儵忽会同,裴回安留。牲肥酒香,晨事聿修。惟德之凉,曷奄九州。帝命是祗,多福自求。
人心殊嗜好,黑白互相形。农臭不自悟,荧荧飞青蝇。一日对此君,炯然又眼明。子猷虽借宅,绿阴仍满庭。雅净两龚洁,高寒伯夷清。可近不可狎,劲挺干青冥。世人景先哲,绘画劳丹青。想像不觌面,孔孟何由倾。安知君子交,日日与相迎。手种万苍玉,君家有典刑。清风流至今,修好
夜静山寒渐透衣,旋煨松火拥炉围。忽听竹外篱门响,知是小童买酒归。
偶陪小队谢池行,云澹风轻雨未成。梦草诗情全老退,见花病眼尚分明。即今樵笛村童和,当日金莲院吏迎。得向骚坛分半席,绝胜一品与三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