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几度踏青晴,此日空山草木春。
泪尽两行悲不尽,眼前安得见斯人。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哭顾平甫前韵》是宋代诗人钱时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原上几次踏青的晴朗天气,以及这一天空山间春天的景象。但是,作者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泪水已经流尽,但悲伤却无法尽头,因为眼前再也无法见到已逝的顾平甫。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示了作者对已逝的顾平甫的思念之情。作者在郊原上多次欣赏春天的美景,但此刻的景色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和温暖,因为失去了心爱的人。作者的眼泪已经流尽,但悲伤却无法抚平,因为无法再见到顾平甫的身影。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悲伤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怨的氛围。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这首诗词通过哀思和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呈现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它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时光的流逝,引发对生死、友谊和珍贵时刻的深思。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