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楚乡仲冬月,白屋无烟飞走绝。
空林号风冰断枝,长淮无人冰照雪。
冻埋钓艇不复渔,南羹未嚼淮中鱼。
要须下擘澄湫水,剸取寒蛟烹腹腴。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苦寒行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茫茫楚乡仲冬月,
白屋无烟飞走绝。
空林号风冰断枝,
长淮无人冰照雪。
冻埋钓艇不复渔,
南羹未嚼淮中鱼。
要须下擘澄湫水,
剸取寒蛟烹腹腴。
中文译文:
广袤无垠的楚地仲冬时节,
白色的屋舍中没有炊烟,空无一人。
寒风呼啸着吹断了树林的枝条,
长江的岸边没有人,冰面照着雪花。
冻结的江水掩埋了渔船,无法再垂钓,
南方的美食中未能品尝到淮河的鱼。
趁着要下手捧着清澈的江水,
捉取寒冷的蛟龙来烹煮丰腴的腹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冬天楚地的寒冷和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在严寒环境中的艰辛和无奈。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茫茫楚乡仲冬月的景象,白屋无烟、无人迹,给人一种寂寥孤寒的感觉。接着,诗中描写了寒风呼啸,冻结的江水和冰雪交织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严寒的气候和荒凉的景色。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中出现了钓艇和美食的对比。冻结的江水使得渔船无法垂钓,作者无法享受到淮河的鱼,南方的美食也无法品味。这种对比凸显了严冬的困难和无法满足欲望的无奈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和应对之策。作者提到要下手捧取清澈的江水,意味着要充分利用眼前的资源,尽力解决生活的困境。剸取寒蛟烹腹腴,表明作者要采取果断的行动,克服困境,尽力寻求生活的改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严冬楚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困难环境中的无奈和努力。他通过对比渔船和美食的无法得到,以及对清澈江水和蛟龙的利用,表达了自己克服困境,寻求生活改善的决心。同时,诗中的寒冷景象也给读者带来了对冬天的深刻感受,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闻道筑堂名遂初,规模浑是退居图。藏书自有三万轴,种橘何多二百株。我似杜陵宁老蜀,君如张翰已归吴。诗成把酒遥相属,门外北风方怒呼。
楼上澹山横,楼前沟水清。怜山又怜水,两处总牵情。
屋名尽挂陶家牓,人物应惭菊畔身。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
吾家全盛时,冠盖霭云屯。上车入华省,下车趋里门。宗族百余人,圭璋叠璵璠。胡尘暗河洛,分散各南奔。豫章老风霜,宁有枝叶繁。识者犹爱重,和为千岁根。闻汝居沈黎,乡党颇见尊。尚蒙五世泽,勿鄙三家村。当令化箕子,所在诵文元。念汝今远来,白首共盘飧。会合良亦难,乱离
晓漏启严城,宫臣缟素行。灵仪先卤簿,新谥在铭旌。云晦郊原色,风连霰雪声。凄凉望苑路,春草即应生。寒日青宫闭,玄堂渭水滨。华夷笺乍绝,凶吉礼空新。薤露歌连哭,泉扉夜作晨。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