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
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
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
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中文译文】
哭胡遇
哪知道,夭寿年纪懂得齐理的道理,还是会叹息伤感。
祭拜回回去,回收大地的朔雪,吊唁去世者折损的寒花。
野水渐渐枯竭,秋天婉转吟唱和人分别。
空山之间午后的阴影斜斜地斜照。
弟兄们都分散在各处,但我还是可以到达君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贾岛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
在第一联中,夭寿知齐理表达了对过早离世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人生道理的思考。整个第一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在第二联中,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已逝者的哀悼和对时光的流逝的感慨。这里的回收和吊唁都是一种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在第三联中,野水秋吟断、空山暮影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比喻生命的逝去和人与人之间的离别。诗人的思绪被秋天的景色唤醒,结束了与逝者之间的交流。
最后一联中,弟兄相识遍,犹得到君家,传递了诗人仍然能够保持联系和归宿的希望。这种希望在整首诗中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使得诗歌不至于过于悲伤和沉重。
整首诗描绘了时光流逝、亲人离世的主题,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行为的反映,传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思考和对生命的希冀。同时,这也是诗人对现实中人类一生奔波、亲人离世的反思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