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索莲花,手持双白羽。
莲花不可见,莲子心独苦。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中文译文:
从人索莲花,手持双白羽。
莲花不可见,莲子心独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哭{匠斤换赣}十五章》。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找莲花的过程中,手持着两根白色的羽毛。然而,他无法看到莲花,只能感受到莲子内心的苦楚。
整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内心的痛苦。莲花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一种美好的事物,而莲子则象征着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诗中的主人公渴望莲花,但却无法看到它,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但现实却使他感到困惑和失望。
同时,诗中的莲子心独苦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莲花虽然不可见,但莲子内心的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表达方式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心情,反映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痛苦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困惑和痛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它描绘了一个内心孤独又痛苦的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元丰陈汀州,见谓黄太史。年登境无蝗,政恐不相似。
征途未尽弋阳西,且过松源九节溪。烟雨蒙蒙山色好,鹧鸪更与尽情啼。
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千林共摇落,老树独蜿蜒。玉立无人处,黄昏欲雪天。临风情脉脉,倚竹静娟娟。身世寒香裹,相看意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