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哭林止庵》

止庵诸老行,今日九原人。
头为谈经白,家因好客贫。
欲铭贞曜墓,来哭广成真。
俯仰南湖月,瑶琴锁碧尘。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哭林止庵》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止庵的老人们,如今都成了九原的人。
他们头发已经白了,常年以来家境贫寒,却因好客而闻名。
我想铭记贞曜的墓,前来哭泣广成真。
低头仰望着南湖上的明月,瑶琴却被尘土所封锁。

诗意:
这首诗词以艾性夫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林止庵的哀思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林止庵是一个虔诚修道的地方,艾性夫在描绘止庵老人们的形象时,表达了他们曾经的修行和奉献之美。然而,时光流转,老人们已经离开止庵,艾性夫感叹着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离散。他提到了贞曜和广成真,可能是止庵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离去令艾性夫倍感悲伤。最后,艾性夫通过描绘南湖上的明月和被尘土所封锁的瑶琴,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思绪的飘渺。

赏析:
《哭林止庵》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林止庵和当中的老人们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形象描绘生动而贴切,通过描写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和他们贫寒却好客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们的修行精神和善良的品质。同时,诗中的哭泣和铭记,透露出作者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悲伤和留恋之情。最后两句描绘了南湖上的明月和被尘土封锁的瑶琴,以意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绪的迷离。整首诗以朴素而感人的语言,展现了对逝去岁月和人世沧桑的深情思绪,引发读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共鸣和思考。

  • 《杂咏一百首·廉颇》

    浪说三遗矢,犹堪一据鞍。君王不自试,耳目信人难。

  • 《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

    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岐。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旌旆羌风引,轩车汉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

  • 《大易吟》

    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为六十四。

  • 《袁长官女诗(题峡山僧壁)》

    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沈。不如逐伴归山去,长笑一声烟雾深。

  • 《定风波》

    雪后篱边冷未晴。江天浓淡暗还明。断续流香传玉蓓。心醉。临风嗅蕊不胜清。映竹幽姿深有思。何似。照溪真色更多情。待得微酸藏傅粉。黄嫩。湿云潜放雨轻轻。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衰形老容,瘦竹苍松。野食丹山凤,云吟枯木龙。对机何似当台镜,扣应恰如随杵钟。了无一物,还我卢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