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哭桥陵》

百年弓剑入桥陵,岂料三泉化劫尘。
空有鱼灯照荒土,忍将玉轴问遗民。
苍梧日落啼丹雀,金粟云深卧石麟。
寒食家家上后冢,六宗盂饭属何人。

作者介绍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哭桥陵》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词以哭泣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桥陵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百年的弓剑入葬桥陵,
岂料三泉化为尘埃。
空有鱼灯照着荒芜的土地,
忍心问遗民,他们在何方。

苍梧的太阳下,丹雀啼鸣,
金粟云深处,石麟安睡。
寒食时节,家家户户上坟冢,
六宗的盂饭谁来承担。

诗意:
《哭桥陵》以古代帝王的陵墓桥陵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的王朝和英勇的将士的怀念之情。诗中凝聚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思和悲凉之感。通过对桥陵的描写,诗人唤起了对逝去时光和英灵的尊崇与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哭泣的情感为线索,通过描绘桥陵的光景,展现了一种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逝去英灵的敬仰。首句"百年的弓剑入葬桥陵",表达了英勇将士的壮丽场景,弓剑象征着武力的荣耀。然而,第二句"岂料三泉化为尘埃",却将一切辉煌葬送入尘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一切皆有尽头的命运。

接下来的两句"空有鱼灯照着荒芜的土地,忍心问遗民,他们在何方",通过描绘荒废的土地和独自燃烧的鱼灯,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追忆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诗人忍不住询问遗民的去向,暗示了他对充满荣耀的过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

后文中的"苍梧的太阳下,丹雀啼鸣",以及"金粟云深处,石麟安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对逝去时光的描摹。苍梧的太阳下,丹雀的啼鸣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金粟云深处,石麟的安睡则映衬出历史长河中的沉寂和遗忘。

最后两句"寒食时节,家家户户上坟冢,六宗的盂饭谁来承担",描绘了寒食节时人们扫墓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后人责任的思考。六宗的盂饭指的是祭祀饭食,诗人思考谁来继续祭祀和承担对逝者的纪念,暗示了对家族和传统价值的思念。

总体而言,《哭桥陵》通过对桥陵的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和英灵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以悲凉的语言和景象,唤起读者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思,同时也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类文明的脆弱有所反思。这首诗词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意象的营造,使读者在感受到哀伤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

  • 《和徐子融见寄》

    学问分明有本根,一编鲁论幸今存。奈何至理难穷究,愿与良朋细讨论。欲探圣传千古秘,莫令心鉴一毫昏。吾侪总在生成内,要识无私造化恩。

  • 《诗》

    九重天子人中贵,五等诸侯阃外尊。争似布衣云水客,不将名字挂乾坤。

  • 《登齐云和祖天锡公韵》

    名山今日始攀跻,峭壁巉崖路欲迷。荆棘拨开登月窟,脚根稳著步天梯。恍疑身在半空去,忽见鸟从平地飞。胜景可人观不遍,挥毫石上且留题。

  • 《野望》

    野望无山色,长天一抹清。陌树齐如画,其下有人行。

  • 《望蓬莱》

    寻大道,不在路迢迢。云水清闲真自在,姹婴相伴做逍遥。此理有谁消。马风子,悟彻十分乔。两脚轻狂街上舞,往来独许弄风飙。明月杖头

  • 《挽诗》

    越台草绿鹧鸪飞,剑化龙津事已非。故国遗臣空北望,异乡作客独南归。新祠海上经秋雨,旧业林间半掩扉。读罢遗文肠欲断,桐城何处一沾衣。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