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气血少,日夜遭煎煮。
点检槁形骸,能禁几寒暑。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苦热》是姜特立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年老的人,他的气血已经不旺盛,每天都在日夜的煎煮之中度过。他用点检自己槁枯的身体,思考着能够抵御多少个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老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诗中的“苦热”二字,寓意着老人所面临的双重煎煮之苦。作者运用了煎煮的隐喻,将老人的生活状态与食物在火上被煮沸的过程相比,形象地揭示了他的艰辛和痛苦。
诗词的译文如下:
老人气血少,
日夜遭煎煮。
点检槁形骸,
能禁几寒暑。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老人的困境和无奈。诗中的“气血少”揭示了老人体力的衰弱,暗示着他年事已高,生命力逐渐消退。他每天都在无休止的煎煮之中,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和折磨。
诗词中的“点检槁形骸”表达了老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审视和思考。他在点点滴滴的检查中,发觉自己的身体已经槁枯无力,不再年轻。这种自我审视表现了老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不舍。
最后两句“能禁几寒暑”,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老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他思考着自己能够承受多少个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暗示着他对于未来的忧虑和对时间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刻画出老人面对衰老和困境的心境。通过揭示老人的苦热之痛,诗词唤起了读者对于生老病死、岁月流转的思考,引发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叠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圣朝文物古难过,何事寒门宠遇多。父向石渠新拜职,子从金殿又登科。须教枚马暂踪迹,堪笑巢由隐薜萝。报国报君何所有,一心待欲枕长戈。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
长怀禁御宴嬉年,帐殿深沉望碧莲。秦地河流疑象汉,上林宫缭欲扪天。恩盃兰末流霞溢,跸道梧阴綷羽鲜。紫陌暮归人籍籍,汗帷挥雨杏粘鞯。
贤哉段忠烈,振迹自邠宁。动必怀刚毅,何尝废典刑。英规方贯古,乐石谅难铭。密议初如用,艰危岂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