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鸟无声抱翠条,乾坤虽广绝微飙。
鱼龙尚惧沧溟沸,草木甘从赤日焦。
只与火云张气势,未容霖雨解炎歊。
经时未雨犹闲事,莫放晴虹作旱妖。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苦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强至。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群鸟儿无声地躲在翠绿的树枝间,广阔的天地却没有微风吹动。
鱼和龙都害怕沧海的沸腾,草木宁愿顺从炎热的阳光。
只有火云展现着它的气势,还没有雨露来解除酷热的困扰。
经过了一段时间仍未下雨,那就是闲事,不要让晴天出现虹霓,使旱情更加严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酷热的景象,展示了夏季炎热的无情和干旱的痛苦。作者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炎热的现象和对此感到痛苦的心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群鸟儿无声地躲在翠绿的树枝间,这表明即使是鸟儿们也因为热浪而无法发声,它们寻求树荫以逃避炎热。接着,诗人通过"乾坤虽广绝微飙"这句描述,表达了广袤的天地却没有微风吹动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炎热的严重程度。
诗中提到的"鱼龙尚惧沧溟沸",指的是即使是鱼和龙,也会害怕沧海的波涛汹涌。这种比喻暗示了炎热的力量之大,即使是水中的生物也难以幸免。而草木则甘愿顺从赤日的炙烤,显示了它们对于水分的渴望和脆弱。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火云",形容炎热的天空,火焰般的云彩张扬着它的气势。"霖雨"代表着及时的雨水,"炎歊"意指炎热的痛苦。作者表达出期待雨水来缓解酷热的心情,但长时间没有雨水降临,使得炎热的困扰依然存在。
最后,诗人警示人们不要因为晴天而高兴,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旱情。他用"莫放晴虹作旱妖"的表达,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看到晴天出现彩虹而产生错误的喜悦,否则会使干旱的情况更加恶化。
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梦梦立清江。
揽衣起兮望秋河,濛濛远雾飞轻罗。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玉界琼田处处村,群山缭白晓云昏。圣君缟素天垂应,三白飞花奉至尊。
昔君困虀盐,蓬首窗下读。秋萤屡乾死,明月以为烛。麻衣肘欲穿,才换一袍绿。岂知冷淡债,十载偿未足。书斋开冰厅,败壁数椽屋。横经缀鹄鹭,未省进凫鹜。穷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直今张罗地,便恐车击毂。先生粲可流,示现著冠服。从渠势炙手,了不见凉燠。小诗应大笑,笑我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