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哭诗六章》

器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哭诗六章》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器莫傍沧海,
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
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
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
犹得香兰生。

中文译文:
没有器物能够靠近辽阔的海洋,
泪水流淌入长长的海流。
海水深沉,波涛汹涌,
我船被掀翻在风浪中。

与其将泪水洒向春草,
不如让它滋润荆棘和野草的茎。
怨恨之气碰触着草茎而消亡,
而香兰却因此得以生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哭诗六章》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通过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艰难。

诗的开头,“器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之情。他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脆弱,认为自己无法与宽广无垠的沧海相比,泪水只能随着海流远去。这里的沧海可以理解为世界的辽阔和众生的繁复,诗人感到自己微不足道,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悲伤无法抵挡。

接下来的几句“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描绘了诗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时船只的覆灭,象征着他在人生的风浪中被击败和颠沛流离的经历。诗人的舟只被深深的海水所吞没,彰显了他在命运的打击下的无助和沉寂。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抒发了一种反思和领悟:“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他表示,与其将泪水洒向春天的绿草,不如让泪水滋润荆棘和杂草的茎。这里的春草和香兰可以被理解为对人生苦难的不同态度。诗人认为,怨恨之气碰触到脆弱的春草会使其死亡,而同样的气息却能够滋养高贵的香兰。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困苦的一种超然和宽容的态度。他认识到,面对困境和苦难,应该以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和面对,而不是愤怒和仇恨。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人生的挫折和苦难中的思考和领悟。通过与自然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宽容与接纳的呼唤。这首诗词展示了王令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请注意,根据我所了解的信息,关于《哭诗六章》的具体信息是不可靠的,包括作者王令和宋代的资料。这首诗可能是虚构的或与现实中的诗人和作品无关。在分析诗词时,最好依赖于可靠的文献和历史资料。如果您对其他诗词或主题有问题,我将很乐意帮助您。

  • 《赐杨亿判秘监》

    琐闼往年司制诰,共嘉藻思类相如。蓬山今日诠墳史,还仰多闻过仲舒。报政列城归觐后,疏恩高阁拜官初。诸生济济弥瞻望,铅椠谘询辨鲁鱼。

  • 《次韵范干闻画眉鸟声》

    春风著意舞长杨,中有珍禽口尚黄。曾闻章台看眉妩,故应学得汉家妆。

  • 《渔家傲》

    鹦鹉频伽知几只。音声和雅鸣朝夕。演畅五根并五力。令人忆。心飞恨不身生翼。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唯是观门归路直。真消息。坐澄劫水琉璃碧。

  • 《南歌子》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 《题画二首》

    败芦浸水冻滩沙,朔雪随风乱缀花。湿翅老鸿鸣未起,暮云山色暗天涯。

  • 《张芬见访郊居作》

    林中雨散早凉生,已有迎秋促织声。三径荒芜羞对客,十年衰老愧称兄。愁心自惜江蓠晚,世事方看木槿荣。君若罢官携手日,寻山莫算白云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