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乡多下田,潢潦易缠绵。
云脚晚希露,天心朝望穿。
壤蚯方恶出,穴蚁又忧迁。
翻覆阴晴证,愁肠日几旋。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海乡多下田,潢潦易缠绵。
云脚晚希露,天心朝望穿。
壤蚯方恶出,穴蚁又忧迁。
翻覆阴晴证,愁肠日几旋。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首苦雨吟献给同僚们
海滨乡间多低洼田地,涨潮泥泞常让人困扰。
夜晚云层稀薄,天空中的明星破晓时分就能看穿。
泥土中的蚯蚓刚刚爬出,穴居的蚂蚁又担忧迁徙。
阴晴更迭的变化是明证,愁肠的苦恼日复一日地盘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下雨天的景象,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细微变化,以及人们对自然变化所产生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海乡多下田,潢潦易缠绵”以自然景观作为开篇,表达了海滨乡间低洼田地的多样和涨潮带来的泥泞的困扰。这里的海乡既可能指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也可以象征人生的边缘或困境。
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晚的天空,云层稀薄,透露出星星的微光,宛如天空内心的窥探。这种景象象征着希望和梦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展示了生活中微小的生灵和他们的烦恼。蚯蚓刚刚爬出泥土,而穴居的蚂蚁则忧虑着迁徙。这些生物的行为和烦恼被诗人用以抒发人类生活中的无奈和困境。
最后两句“翻覆阴晴证,愁肠日几旋”,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变幻。天空的晴雨转换反映了生活的起伏,而愁肠则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纷扰。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类情感的投射,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