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窥园》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窥园》
作者:王安石(宋代)

杖策窥园日数巡,
攀花弄草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
肯信捐书一语真。

中文译文:
手扶拐杖漫步于园中,日复一日地巡视,
攀摘花朵,玩弄青草,兴致始终如新。
董生只被《公羊传》所迷惑,
难以相信放弃书籍的言论是真实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园中漫步的情景。诗人手扶拐杖,不断地巡视园中景物,每一天都能发现新的乐趣。他攀摘花朵,玩弄青草,兴致始终如新,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愉悦。

然而,诗中提到了董生被《公羊传》所迷惑的情节。这里的董生指的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代表着那些被权威所束缚、无法自由思考的人。《公羊传》是一部儒家经典,主张遵守传统礼教,不鼓励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董生被这种思想束缚住,不愿相信放弃书籍的言论是真实的。

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和董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思想和个性的追求。他希望人们能够摆脱束缚,勇于探索,不被传统的观念所限制。这种追求与王安石时代的变革思潮相吻合,他积极推行变法,提倡新政,力图改革旧有的制度。

《窥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思想和创新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它在宋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展示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与文人的多样才华。

  • 《鸡头》

    湖浪参差叠寒玉,水仙晓展钵盘绿。淡黄根老栗皱圆,染青刺短金罂熟。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丛丛引觜傍莲洲,满川恐作天鸡哭。

  • 《除夜》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 《赠晦公禅人》

    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 《雨夕焚香》

    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燔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 《齐天乐(簿厅壁灯)》

    红纷绿闹东风透,暖得枳花香也。雪柳捻金,玉梅铺粉,妆点春光无价。鳌蓬如画。簇万顷芙蕖,桂华相射。艳冶逢迎,香尘满路飘兰麝。人生行乐聊尔,况良辰美景,好天晴夜。茧帖争先,芋郎卜巧,细说成都旧话。传觞立马。看翠阵珠围,歌朋舞社。酒尽更阑,月在蒲萄架。时簿厅新作

  • 《云思》

    交柯叆苍寒,不碍青霄路。油然隐者心,一声孤鹤度。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