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夔州元宵和曾端伯韵四首》

斗转寅初月正中,昏灯达旦九衢通。
汉家祀事传来远,想见当时太一宫。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夔州元宵和曾端伯韵四首》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郭印所作。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并通过对汉代祀事的追忆,展示了夔州的历史与文化。

诗词以斗转宵初的时刻为开篇,描述了月亮正中天空的壮丽景象。夜晚昏暗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的街道,从黄昏一直通明到天亮。"九衢通"这一描写暗示了夔州繁华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纷至沓来。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汉代的祭祀仪式,这使得他产生了远古的遥想之情。他想象着那时候太一宫的盛况,太一是古代帝王的主神,祭祀太一宫是一项庄严而重要的仪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通过对汉代祀事的追忆,展示了夔州的历史底蕴。诗人以夔州为背景,将现实与历史巧妙地结合,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夔州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同时通过历史的回忆为诗情增添了一层深度。它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景物和回忆历史,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夔州夜晚。

  • 《寄题林景思雪巢六言三首》

    万境人踪尽绝,百围天籁都沉。惟余冷淡生活,时复捻髭冻吟。

  • 《古柏》

    不训威音劫外春,错将西祖意瞒人。纷纷多是寻枝叶,谁向枯椿透法身。

  • 《句》

    一溪晓绿浮鸂鶒,万树春红叫杜鹃。

  • 《题桃源手卷》

    种柳栽桃总是春,兴亡千古一沾巾。只评隐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亚人。年号记曾题甲子,儿孙肯使识君臣。南阳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问津。

  • 《题润州金山寺》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 《赠施仙姑》

    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有时频夜看明月,心在嫦娥几案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