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夔州竹枝歌九首》

赤甲白盐碧丛丛,半山人家草木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荔子天凉未肯红。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夔州竹枝歌九首》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赤甲白盐碧丛丛,
半山人家草木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
荔子天凉未肯红。

中文译文:
红色甲胄,白色盐碱,茂密的竹林连绵起伏,
山腰上的人家被草木之风所环绕。
山上的石榴花如火一般绽放,
而荔枝却在凉天中迟迟不肯变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描绘夔州景色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先,诗中以红色的甲胄和白色的盐碱来描绘夔州的山川景色,展示了夔州的壮丽和独特之处。赤甲象征着战争和英勇,白盐则代表着夔州盐业的繁荣。碧丛丛的竹林则为夔州增添了一片翠绿之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人描述了夔州山腰上的人家,受到了草木之风的环绕。这里可以感受到夔州的宜人氛围和山水环境的恬静。这种山水之间的交融,也折射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描述了榴花和荔子。榴花绽放如火,象征着夔州山上的景色绚烂多彩,而荔子却在凉天中迟迟不肯变红,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思绪的延伸,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夔州山水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色彩和季节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同时,通过景物的对比和隐喻,也展示了人事变迁和生命流转的主题。

  •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四望驿松》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 《送别》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 《省试风光草际浮》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云

  • 《庄懿皇太后哀挽应制二首》

    国启重雍祚,天推太极尊。夏祠今化石,尧母旧题门。不待寒泉养,空流渭水恩。烝哉王者孝,别庙奉姜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