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玉圆雕蕾,金锺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蜡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万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栗玉圆雕蕾,
金锺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
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
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
唤我作它扬。
诗意:
这首诗以蜡梅为主题,描绘了蜡梅的美丽和芬芳。蜡梅是一种冬季开花的植物,它的花朵在寒冷的季节中绽放,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诗人通过描写蜡梅的形态和香气,表达了对这种花朵的喜爱和赞美。
赏析:
诗中的“栗玉圆雕蕾”形容蜡梅的花蕾,它们像栗子一样圆润而晶莹剔透。而“金锺细著行”则描绘了蜡梅的花瓣,它们像金子一样细腻而闪耀。接着,诗人提到这些蜡梅来自“真蜡国”,并自称为“小黄香”,这是诗人对蜡梅的自我称号,也显示了他对蜡梅的亲近感。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蜡梅的香气和光芒。夜晚的微风吹拂着蜡梅,带来了花朵的香气,令人感到温暖。而清晨的阳光透过蜡梅的花瓣,散发出温暖的光芒,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喜悦。
最后两句“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表达了诗人与蜡梅的亲近感和共鸣。蜡梅和诗人都属于南方的植物,因此诗人将自己与蜡梅相提并论,以表达对蜡梅的喜爱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温暖、希望和共鸣的情感。
不知乃不愠,古人叹难能。我谓直易事,学道非干名。本无求知心,愠亦何从生。所以茅檐下,高枕曲吾肱。琴书坐中友,云山门外朋。肺腑欣有得,耳目谅无憎。顾同子扬子,白首太玄经。
妙年意气已横秋,不为身谋为国谋。斥去佞臣谈笑里,英名高压汉朱存。
城东老圃旧书生,紧闭柴门懒送迎。独袖篇诗与君别,相看白首不胜情。
君不见王绩非狂生,笔墨雪尽惟酒经。又不见志和非漫尉,江湖醉咏渔歌耳。文章得失两梦事,一醉从渠俱不理。人间自有行秘书,此翁聊为山泽儒。平生斟酌自饱满,宁复有欠宁有馀。可怜蹒跚挽不前,属车岂识从甘泉。不矜万卷腹空洞,渴梦只恐东溟乾。莫疑此翁拘器穷,此翁有用非哑
官居閴寂似僧居,坐卧行藏行自如。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