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中的译文如下:
在剡县石城寺礼拜,是腊月的八号。
石壁上有金像,香山边有铁围。
我下生时见到了弥勒佛,满怀虔诚回向归心。
竹柏围绕禅庭,古色古香。
楼台在世间稀有,难得一见。
夕阳映照着岚色,增添了气息。
余晖发出光辉,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讲席上请来高僧谈经,泉堂里浴衣施行。
愿意接受功德的水洗涤,从此去尘垢。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剡县石城寺的礼拜场景。石城寺是一个古老的寺庙,有金像,有香山,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作者在这里见到了弥勒佛,并怀着虔诚的心愿向佛祖回向。诗中描述了禅庭的景色,竹柏环绕,给人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楼台罕见于世,散发着诗人眼中的光辉。夕阳映照在云雾之间,增添了一份美丽的气息。讲席上请来高僧谈经,泉堂里施行浴衣,展示了寺庙的庄严和敬仰的氛围。作者愿意接受寺庙的功德水,以洗涤身心,净化心灵,追求清净归来。整首诗运用了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寺庙的景象和仪式,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修行的向往。
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悠扬绿萝影,下拂波纹破。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宿鸟能传语,残风且点心。山情怜澹坐,月色笑孤斟。惊我梅花睡,闻他竹叶吟。清归无所得,得句贵如金。
太帝天坛渤澥连,金霞苍壁隔埃尘。蓬丘不断青禽位,仙仗时来白虎軿。星籥岂惟壶内景,桃花长媚洞中天。优游笑把洪崖袂,瞬息人间又几年。
卷舒乐在游,仕宦甘吏隐。吾宗大雅士,为学先究本。楼居盘礴地,超然寄妙蕴。沉沉一机深,纳纳万象泯。人方窥端倪,我自绝畦畛。胡宁山川丽,诗卷规束攗。彼哉狭且露,之世坐拘窘。尝焉登斯楼,不博粲然冁。
思渺西风,怅行踪、浪逐南飞高雁。怯上翠微,危楼更堪凭晚。蓬莱对起幽云,澹野色山容愁卷。清浅。瞰沧波、静衔秋痕一线。十载寄吴苑。惯东篱深把,露黄偷翦。移暮影、照越镜,意销香断。秋娥赋得闲情,倚翠尊、小眉初展。深劝。待明朝、醉巾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