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来闍黎新亭作》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
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
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
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中文译文:
在闍黎的新亭上作
八次解禅林秀,三谏属于王室的才。
地处偏僻,离香界较远,心灵纯净,水亭开放。
靠山陡峭的地方立起,寻找幽静的石径回家。
瑞花自然生长,何需人工栽培灵药。
碧网交错在红树间,清泉尽头长满绿苔。
戏耍的鱼儿聚集,闲散的鸟儿来诵经。
放弃形象去领悟玄奇,忘掉言语去理解真理。
在寂静中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吟咏也只是空费心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孟浩然游览闍黎新亭为主线,以诗人对禅境的感悟为辅助,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的心境。诗中较为直接的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境的理解,以及对于世俗之喧嚣的放弃。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将读者带入阳光明媚、瑞雪飘落的禅林。描述了明亮清新的树木,碧绿交纳的红树,清泉长满绿苔等景色。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清新和豁然开朗的气息。
同时,诗人通过描述亭子的位置,傍山而建,以及沿着陡峭山形的石径寻幽探幻,体现了诗人追求虚无的禅境追寻。诗人抛弃了世俗的烦扰,寻找灵性净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人在表现禅境的同时,透露出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消极态度。以"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来讽刺人们过于纠缠于功名利禄,却忽视了精神追求。"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则是表达了对人们过度追求功利的质疑,自然的美丽何须人为的干涉。
最后的"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表达了诗人对禅境及人生真理的领悟。禅境不必追求形而上的奇景,而是要通过对自身的剖析来达到内心净化和解脱。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美景为主线,表达了诗人追求心境宁静和内心解脱的愿望,对于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向人们传递了一种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景。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著书不就便相抛,远向襄州谒故交。里舍千头无旧橘,客程三脊有荒茅。买鱼村渡捐孤剑,沽酒山城解弊袍。双鬓岂堪禁岁月,眼看归鳦又成巢。
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陇头鸣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筠屿烟长碧,兰坡水自香。只宜行画里,忘却在潇湘。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喜作羊城客,忘为鹤发翁。问天求酒量,翻海洗诗穷。已过西南道,适遭东北风。扁舟载明月,枉作卖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