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古遗直,免官归田园。
已闻御史奏,严李有飞言。
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
谁谓淮阳召,淮阳为寡恩。
这首诗是元代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二》之一。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廷的古代遗风依然存在,我已经辞去官职回到田园。听说御史上奏,严李又有异议之言。这些规章制度本无罪过,加冠礼仍然保存。有人说淮阳召征是出于寡恩。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述汉朝的古代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作者提到了御史严李的弹劾言辞,暗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虚伪。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礼制和制度的怀疑,认为这些制度并不完全正义,而淮阳召征的行为被质疑是出于私心和偏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官场现象的不满和对清静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提到御史严李的言辞,诗人暗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面和不公正之处。作者也对传统制度和礼制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正义准则。最后,淮阳召征的例子被用来反映一种假仁慈的现象,指出了人们对官场行为的怀疑和不信任。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明确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传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官场现象的批评和对制度的质疑,这首诗在元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倡导和启示意义。
龙荪晚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深处未须留客,春风自掩柴门。蒲团宴坐,轻敲茶臼,细扑炉熏。弹到琴心三叠,鹧鸪啼傍黄昏。
本为当时国本安,白云满袖出商颜。山中终是通人迹,不似围棋在橘间。
五马来何暮,经营指一弹。石碑书近事,留与后人看。
十里平湖漫不流,晚风吹浪打行舟。定知归得侵灯火,家在菰蒲最尽头。
护溪叠嶂隐长城,直下寒流泯泯情。背水人家认鸡犬,隔林佛屋听钟鲸。山根合处客帆过,日脚断边渔火明,投老一身无地着,欲凭双桨寄浮生。
开田甚难,难中却易。展手甚易,易中却难。说难说易,转见颟顸。自己若无仙骨,谩言九转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