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兰花》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兰花》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兰花为题材,通过描绘雪后深林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和对行人对其的忽略之情。

诗中描述了雪后深林中兰花的异香,朴素的松树和枯叶在纷纷扰扰地飘零。作者怀疑其中一定是隐藏着兰花的所在,但未曾有行人特意去闻其芬芳。这种情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清幽的感觉。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雪尽深林出异芬,
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
未许行人着意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雪尽后深林中的异香作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作者认为人们在忙碌的行走中往往忽略了这些美丽而纯粹的事物,包括隐藏在枯木与松叶之间的兰花。诗人通过这种对兰花的暗示,呼吁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和欣赏周围的美好事物,不要被日常琐事所迷失。

这首诗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对兰花的隐喻,抒发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被忽略的惋惜之情。它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发现和欣赏那些被埋没的美丽,同时也呼唤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 《祝英台(成都牡丹会)》

    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最好是。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 《冬夜有怀柯田山人四首》

    客里了无况,乱来何止贫。淹留频换岁,老大更思亲。泥饮思田父,供粮乏故人。自怜归来得,不是白头新。

  • 《次韵景安提学谩成三首》

    敢着寻常白眼看,壑冰峰雪照人寒。言诗已是登坛将,劝学聊为祭酒官。士类相推无异论,亲颜遥觉有余欢。即今人物皆公等,岂不忧时意稍宽。

  • 《送董正字常州觐省》

    相逐一行鸿,何时出碛中。江流翻白浪,木叶落青枫。轻楫浮吴国,繁霜下楚空。春来欢侍阻,正字在东宫。

  • 《满江红 天安门诗抄》

    天亦垂泪,是人岂能泪不挥?纪念碑,花圈林立,挽联素围。灰撒江河涛澎湃,骨落青山峰崔巍。功勋卓、永垂青史册,壮经纬。继遗志,铭教诲,辨真伪,识妖鬼。与贼决斗,勇弃安危。痛吊犹觉公健在,光辉榜样育新葵。亿万众与你肝胆照,英灵慰。

  • 《山居十首》

    蕉鹿谢依乘,孤高乃得朋。闲谈每褐父,清晤或邻僧。止酒玄真子,居家杜伯升。此心安隐处,蜩鴬傲鹍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