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以芗名,花木不知数。
一点无俗氛,兰芽在幽处。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兰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深林中有一片以芗命名的地方,
那里的花木数不清。
纯净无杂念的氛围,
兰芽在幽静的地方生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深林中的兰芽生长之地,以及那里纯净无俗氛围的景象。通过对兰芽在幽静处的成长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纯洁、高雅之美的追求。
赏析:
《兰畹》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林中的景象,通过对芗名、花木、兰芽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诗人以兰芽为象征,表达了对纯洁高雅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的“深林”和“花木不知数”表明这个地方植被繁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以芗名”则暗示了这片地方以兰花的名字命名,显示了兰花在这里的重要地位。诗句“一点无俗氛”传达了这个地方纯净无杂念的氛围,暗示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纯洁。
最后一句“兰芽在幽处”则强调了兰芽生长在幽静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兰芽的成长环境,也可以理解为纯洁、高雅之美的所在。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纯洁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展示了作者对纯洁高雅之美的向往。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纯净之美的共鸣,使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的力量和魅力。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莫道蒪鲈不近名,尽谈鹏鷃未忘情。醉中赌得苕溪月,醒後还输茂苑莺。岂但二豪俱不见,向来三杰亦何成。有人来问适庵趣,便是公荣也一觥。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一麻。入定几时将出定,不知巢燕污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