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晚樵远。
深壑孱颜。
孙山背後泊船看。
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
篱落竹丛寒。
渔业凋残。
水痕无底照秋宽。
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在创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对苏轼、黄庭坚倾倒备至。江西诗风笼罩文坛时,惠洪能独树一帜。其诗雄健俊伟,辞意洒落,气韵秀拔。五古《石霜见东吴诚上人》、《送文中北还》,"用笔高老处,如记如画"(吴乔《围炉诗话》);近体《石台夜坐》、《上元宿百丈》、《早春》,亦清秀奇警。诗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秋□鹞风"(《大风夕怀道夫敦素》),为诸家称道。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
惠洪著有《冷斋夜话》10卷,主要论诗、间杂传闻琐事。论诗多引苏、黄等人论点,引黄庭坚语尤多;记事杂有假托伪造之迹。陈善《扪虱新话》卷八有"《冷斋夜话》诞妄"条驳之,《彦周诗话》等也屡议其非。然而此书亦屡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用。又著《天厨禁脔》3卷,以唐宋各家之篇、句为式,标论诗格,可供研究文学批评史者参考。
所著《石门文字禅》3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径山寺刊本。《冷斋夜话》,有《萤雪轩丛书》本。《天厨禁脔》3卷,有影印明刊本。
《浪淘沙·山径晚樵远》是宋代词人惠洪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这首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径晚樵远。深壑孱颜。
孙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
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
水痕无底照秋宽。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诗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山间小径上的景象,词人通过描写山樵的离去、山水的凄凉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兴盛渐消的渔业和社会变迁的感叹,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浪淘沙·山径晚樵远》以简练而凄凉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晚樵的景象。词的开头写道“山径晚樵远。深壑孱颜。”表达了山樵的离开和小径的遥远,深山幽谷的孤寂和荒凉。接着,描写了孙山背后停泊的船只,樵夫手中披着白色的衣裳,把遗留下来的编织物拉在身上,词中描述的这些细节展示了山樵的平凡和清闲。篱落中的竹丛寒冷,渔业凋残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艰难。水面上的痕迹映照出宽广的秋天,夕阳下凝视着秋山,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关注和对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山中清凉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纷扰世事的超脱追求。同时,通过对渔业凋残的描写,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首词以淡泊清雅的笔调,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山水人物,展示了宋代词人的独特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二毛非骑省,朝镜忽秋风。丝缕寒衣上,霜华旧简中。承明那足厌,车服愧无功。日日山城守,淹留岩桂丛。
一雀入官仓,所食能损几。所虑往复频,官仓乃害尔。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在水。饮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
杨岐栗棘蓬,吞著碍喉咙。东山铁馂馅,浑仑苦磝磝。诸人若要省力,不如参一个平实。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才子阴风度远关。清愁曾向画图看。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去岁春时政病身,对花不饮被花嗔。如今急报千花道,还我前来未足春。
百战已休兵,寒云愁未歇。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始知髦头星,不在弯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