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曲醉思仙。
十二哀弦。
秾蛾叠柳脸红莲。
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
行子惜流年。
鶗鴂枝边。
吴堤春水舣兰船。
南去北来今渐老,难负尊前。
晏几道(一○三○?—一一○六?)(《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殊子。仁宗至和中,爲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曾监颖昌许田镇(《山谷集》卷一六《小山集序》)。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由干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干宁军晏几道开封府判官制》)。转管勾使院(《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六)。几道以乐府着称,有《小山词》传世。今录诗七首。
《浪淘沙》是宋代文学家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美丽的曲调醉了我的思绪,像仙人一样。十二根悲哀的琴弦。热情的女子像叠起的柳枝,她的脸红得像红莲。多少雨水滋润了烟叶,多少悲伤的泪水在离别的宴席上流淌。行走的人珍惜逝去的岁月。在树枝旁边,有一只画眉鸟。吴堤上的春水中停泊着兰船。南去北来,如今渐渐变老,难以背负前辈的厚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和离别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丽曲调和女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离别的感慨与痛苦。诗人以浪淘沙的比喻,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人们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渐渐变老。诗中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变故的忧虑,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抗拒的命运。
赏析:
《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情感,展现了晏几道独特的才情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洞察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将女子比作叠柳和红莲,将离别的泪水比作红色的泪珠,以及吴堤春水上的兰船等,使整首诗词显得生动而形象。其中的"行子惜流年"和"南去北来今渐老,难负尊前"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岁月流转的思考和痛感。
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通过描绘离别和岁月的不可逆转,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无法挽回的过去的无奈和悲伤。它使人们思考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残酷,引发对生命和情感的深思。同时,诗词的优美和细腻也展示了晏几道作为诗人的才华,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