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浪淘沙》

岸柳可藏鸦。
路转溪斜。
忘机鸥鹭立汀沙。
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
两鬓苍华。
故乡心事在天涯。
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作者介绍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吴琚的书法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

  吴琚毕生都用力于米书,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诞,而吴琚性情较为温和。据《宋史翼》本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弟子礼,惜名畏义,不此戚畹自骄。”可见他极有道德修养,所以尽管吴氏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差异,运笔结体,吴书更为俊逸俏丽。董其昌评吴琚云:“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琚的运笔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看上去十分舒服,即所谓“俊俏”之意。

吴琚的作品

  著述有《云壑集》。传世书迹有《观伎帖》、《与寿父帖》、《焦山题名》、《诗帖》、《碎锦帖》、《七言绝句》等。《行书诗帖》现藏故宫博物院。诗帖已缺页。全篇用笔结体极似米体。如果说他本意想做米芾第二,其实由于性格文化修养的不同,吴氏已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已的特色。如米氏露锋较钝,而吴氏起笔露锋而尖锐。总之,在继承米氏书风的书家中,吴氏是最得其三昧的一位。

作品评述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琚。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岸边的柳树可藏鸦,路转弯曲。
忘却尘俗的鸥鹭站在沙滩上。远望时,钟山近在眼前,但被云雾遮挡了一半。临水边整理乌纱。两鬓已经苍老了。
故乡的心事就像在天涯一样遥远。几天不来,春天便已经老去,桃花已经开尽。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岸边的柳树上停着许多乌鸦,弯曲的道路转向溪流。与尘世烦恼无关的鸥鹭站在沙滩上,远望钟山,但云雾遮挡了一部分景色。诗人在水边整理乌纱,感叹自己的两鬓已经苍老。他思念着遥远的故乡,几天不回,春天已经逝去,桃花已经凋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意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岸边的柳树上停着许多乌鸦,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道路转向溪流,给人一种曲折转折的感觉。鸥鹭站在沙滩上,忘却尘世的烦恼,与自然和谐共存。远望钟山,但云雾遮挡了一半景色,暗示诗人离故乡遥远,无法看清归乡的路途。诗人在水边整理乌纱,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他思念着故乡,几天不回,春天已经逝去,桃花已经凋谢,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运用意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生动而深刻地表达出来。这首诗词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时光的无情,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 《箫杖曲》

    桂楫兰舟谁吊古,往寻美竹潇湘浦。淋漓恨血染秋烟,千载娥皇泪痕苦。当时得之无所施,爱同海底珊瑚枝。金刀横截瘦蛟颈,剜作玲珑箫管吹。骊珠上连星点七,窍窍清圆俱应律。有时提挈坐花前,葛陂老龙眠在膝。世人不知何如名,但见鹿斑碎点琅玕青。掀髯一笑发孤弄,杖头忽作呜呜

  •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 《浪淘沙(余画墨水仙并题其上)》

    回首欲婆娑。淡扫修蛾。盈盈不语奈情何。应恨梅兄矾弟远,云隔山阿。弱水夜寒多。带月曾过。羽衣飞过染余波。白鹤难招归未得,天阔星河。

  • 《句》

    爱山如爱酒,畏暑如畏虎。出门寻旧游,缺月四更吐。

  • 《送祠部刘仪文知颍州》

    厌逐京师车马尘,乞为林下水边人。江湖入梦归心壮,道路生辉使节新。岂弟宜民推善政,清闲无讼称天真。如闻此府多迁擢,剩醉西湖烂漫春。

  • 《醉落魄》

    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竹舆路转溪桥角。晴日烘香,的皪疏篱落。玉台粉面铅华薄。画堂长记深罗幕。惜花老去情犹著。客里惊春,生怕东风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