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斑若锦,秀巘矗如屏。
底处供登览,阑干在杳冥。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阆州东园十咏·锦屏阁》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茂密的林木斑斓如锦,石峰秀丽挺立如屏。底下供人攀登览赏,栏杆在远处若隐若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阆州东园的景致,以及其中一座名为锦屏阁的建筑。文同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锦屏阁周围茂密的林木,宛如斑斓的锦缎一般;同时,描绘了石峰高耸的景象,好像屏风一样矗立在那里。诗人还提到,在底下有供人攀登览赏的地方,而栏杆则在远处隐隐约约地显现。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阆州东园的景色之中。描绘茂密的林木斑斓如锦,展现了自然的繁茂和多彩。而石峰挺立如屏,则给人以雄伟壮丽的感觉,突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描绘底下供人攀登览赏的地方,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栏杆,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使整个景色更具诗意。
此外,锦屏阁作为景点的名称,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蜀国名鞭见惠稀,驽骀从此长光辉。独根拥肿来云岫,紫陌提携在绣衣。几度拂花香里过,也曾敲镫月中归。莫言三尺长无用,百万军中要指挥。
玉钩初弯,冰盘乍圆。扇掩秋后,鸟飞枝边。精凝蟾蜍,辉光蟑娟。歆于明祀,弭芳节焉。
际会风云振古难,十年初手且旁观。要令邻敌尊裴度,必向东山起谢安。一品千龄灵寿杖,五公四世进贤冠。功成裂地封留了,却趁赤松盟未寒。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寻花不论命,爱雪长忍冻。天公非不怜,听饱即喧哄。君为三郡守,所至满宾従。江湖常在眼,诗酒事豪纵。奉使今折磨,清比于陵仲。永怀茶山下,携妓修春贡。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萧然卧灊麓,愁听春禽哢。忽见早梅花,不饮
万里客南迁,孤城涨海边。瘴云秋不断,阴火夜长然。月上行虚市,风回望舶船。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
倦飞山鸟未能迁,心在孤云叠嶂间。大水雄山须远适,好风佳月自幽閒。非关谢傅当年事,何似周郎旧日山。安得此心成独往,白鸥盟约在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