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劳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夏天三月的酷热天气,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暑天三月元无雨,
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
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
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
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
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
谁知不如牛马福。
诗意:
《劳歌》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夏天三月的酷热天气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天灾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天三月的干旱天气,以及农民们在酷热中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农民的辛苦和付出。诗中描述了农民们在炎热的天气下努力工作,他们的汗水如雨般滴落,衣衫湿透。诗中还提到了农民们背负重担在长街上行走的情景,以及他们用力拉弓的身影。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佩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表达了作者对农民与牛马的对比。作者认为,农民们长期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牛马却能享受到树荫的遮蔽,这是一种对农民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敬意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环池皆名山,山深积苍翠。长夏晴雪飞,无云亦阴翳。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仁不让。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南濒清渭北洛水,寒沙东西横百里。中条太华塞秦关,众川无归皆潴此。地维忽断两山高,帝罚罔功五丁死。波飞波激走东溟,积雪回汀拥都鄙。坡陀起伏接城门,荐草甘泉国马屯。云昏雾暗天驷下,星宫夜失房宿尊。骅骝骐骥种各有,一一六印官字存。开元籍马七十万,监苑旧政宜讨论。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明朝拟附南风信,寄与湘妃作翠钿。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