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孙子子永享用,下有铭文谁所为。
有色无声形制具,不得随俗插花枝。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老铜壶》是宋代舒岳祥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老铜壶为主题,通过描绘铜壶的特点和寓意,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独立精神的崇尚和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孙孙子子永享用,
下有铭文谁所为。
有色无声形制具,
不得随俗插花枝。
诗意和赏析:
《老铜壶》通过对老铜壶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和独立精神的推崇。诗中的“孙孙子子永享用”表达了铜壶经久不衰的特点,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铜壶下的铭文则强调了铜壶的制作者不为人所知,暗示了尊重匠人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有色无声形制具”,既描绘了铜壶的实物特征,又通过对声音的否定,强调了铜壶的内在价值和气质。这种无声的形制具,凸显了铜壶的独特和高贵,与俗世的花朵插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不得随俗插花枝”,传递了作者对于独立思考和不随波逐流的观念。铜壶作为一种独特的器物,不应被随意装饰和改变,而应保持其固有的精神和风格。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铜壶的特点,通过铜壶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和独立精神的崇尚。诗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追求,让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同时,通过对铜壶的形象描绘和意象对比,赋予了这首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在欣赏中体味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独立精神的力量。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