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酹江月(北客用坡韵改赋访梅)》

冰肌玉骨,笑嫣然、总是风尘中物。
谁扫一枝,流落到、绝域高台素壁。
匹马南来,千山万水,为访林间雪。
渊明爱菊,不知谁是花杰(陶诗谓菊为霜下杰)

憔悴梦断吴山,有何人报我,前村夜发。
蜡屐霜泥烟步外,转入波光明灭。
雪后风前,水边竹外,岁晚华余发。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作者介绍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酹江月(北客用坡韵改赋访梅)》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冰肌玉骨,笑嫣然,总是风尘中物。
形容梅花洁白晶莹,犹如冰肌玉骨一般美丽。梅花在尘世中开放,却始终保持着嫣然的微笑。

谁扫一枝,流落到,绝域高台素壁。
不知道是谁将一枝梅花采摘,飘落到了荒凉高台的素壁上。

匹马南来,千山万水,为访林间雪。
孤身一人从北方来到南方,跋涉千山万水,只为了寻访林间的雪景。

渊明爱菊,不知谁是花杰(陶诗谓菊为霜下杰)。
渊明指的是晚唐诗人陶渊明,他喜爱菊花,称菊花为霜下的杰出之花。诗人对于菊花的赞美,暗指自己对梅花的钟爱,但并不知道在梅花中谁是杰出之物。

憔悴梦断吴山,有何人报我,前村夜发。
形容诗人憔悴落寞的心情,他的梦想破灭了,像吴山一样消失不见。他在前方的村庄中发出寻求帮助的呼喊,但没有人回应。

蜡屐霜泥烟步外,转入波光明灭。
诗人踏着霜泥,穿过烟雾弥漫的田野,进入了波光粼粼的水边。这里的景色变幻莫测,波光闪烁不定。

雪后风前,水边竹外,岁晚华余发。
在雪后、风前,水边、竹外,已是年末时节,只有寥寥残华依然绽放。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戴花的人已经离去,江妃(指楚怀王的妻子)空自娱弄着明亮的月光。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孤身南来,寻访梅花的旅程。诗人通过梅花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坚韧的赞美和自身的寂寞无助。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来增强诗意的深度和美感,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 《真定路教授鹿泉李君丁亥五月十二日已时生紫》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 《庾信》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 《咏史下·曹操七首》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 《老马》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