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标劲似聂政姊,笔力健如曹大家。
此手始能为此竹,对渠枯森老槎牙。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楞枷山房二绝》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标劲似聂政姊,
笔力健如曹大家。
此手始能为此竹,
对渠枯森老槎牙。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书法家的才华和风格,表达了洪咨夔对两位著名书法家聂政姊和曹大家的赞赏和敬意。诗人认为这位书法家的笔法有如聂政姊的刚劲和曹大家的力量,他的手笔才能写出这样的竹子,使其在纸上栩栩如生。这竹子与渠水相对,渠水已经枯竭,而竹子看起来仍然繁茂,生气勃勃,显示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赏析:
《楞枷山房二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书法家的赞美之情,并借此抒发了对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讴歌。通过对比渠水的枯竭和竹子的茁壮,诗人表达了他对坚韧品质的推崇。诗中的"风标劲似聂政姊"和"笔力健如曹大家"描绘了诗人对书法家的技艺赞赏,展示了他们刚毅有力的书法风格。最后两句"此手始能为此竹,对渠枯森老槎牙"通过描绘竹子的茂盛和渠水的干涸,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对书法家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讴歌,展示了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