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沥鼻峡》

双穴流流清泉,古来名有自。
至今存一息,呼吸竅万类。
山以泉为津,石以穴为鼻。
无形本圹天,有质著平地。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沥鼻峡》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双穴流流清泉,
古来名有自。
至今存一息,
呼吸竅万类。
山以泉为津,
石以穴为鼻。
无形本圹天,
有质著平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奇妙联系和生命的传递。诗人以泉水和穴洞比喻山脉和石头,以呼吸和万物的生机相联系。无形的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而有形的物质则扎根于平凡的土地。

赏析:
《沥鼻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微妙而奇特的联系。"双穴流流清泉"意味着山脉中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动,而这种流动与古代所流传的美名相吻合。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在现在,这种流动也仍然存在着微弱的气息,通过万物的呼吸而延续。山以泉水为津润,石头以穴洞为呼吸之所,将自然景物与生命息息相关起来。整首诗表达了一种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界中微妙的生命传递。

这首诗以简洁而巧妙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奇妙联系的领悟和赞美。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延续,引发人们对自然界中微妙的奥秘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山、石、泉的比喻,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中万物有机联系的哲学观念。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思考的佳作。

  • 《游东坡和柯山潘邠老旧赋》

    恭惟庙廊具,岁晚话落湖。岂不三缄舌,深惭七尽躯。若为周士贵,翻作楚囚拘。诗款催供上,皇总莫可呼。孔融成幸免,柳子岂真愚。瓢酒那能醉,叉钱可得腴。贫虽无四壁,梦不到清都。赤壁一枝笛,寒溪十幅蒲。故交同缟伫,废壘借耰耡。未分径争捷,可怜锥也无。是非端自定,流落

  • 《闻笛二首》

    初如废将哭穷边,又似孤臣诉左迁。何必谢公双泪落,野人听罢亦凄然。

  • 《赠道友》

    当时辛苦学长生,准拟中原看太平。今日醉游心已足,一瓢归去隐青城。

  • 《驾幸太学》

    圣典重精及表章,旷仪亲举自宗庠。纵观桥拥浮云盖,侍问庭充振鹭行。首举儒风隆上国,光增帝业掩前王。太平荣遇惭多幸,重见歌虞起庙堂。

  • 《题仙娥驿》

    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鹖z2锣古ie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球。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今朝二月十五,黄面瞿昙灭度。诸方挝鼓声冤,尽是闲言和语。一点涅槃心,无人知落处。山花泪滴如红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