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李参政转物庵》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咄哉瞿昙,诳唬痴獃。
物无自性,我亦非有。
转者为谁,徒劳心手。
知无自性,复是何物。
瞥起情尘,扪空揣骨。
此庵无作,住者何人。
具顶门眼,试辨疏亲。

作者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作品评述

《李参政转物庵》是宋代释宗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李参政转物庵,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咄哉瞿昙,诳唬痴獃。
物无自性,我亦非有。

转者为谁,徒劳心手。
知无自性,复是何物。
瞥起情尘,扪空揣骨。
此庵无作,住者何人。

译文:
李参政来到物庵,
如果能够转动物体,那就与如来没有区别。
哎呀,瞿昙啊,你欺骗愚昧的人。
物体没有自己的本性,我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转动物体的人是谁,白白浪费心思和手力。
了解了物体无自性,又是什么呢?
瞥见情感之尘,摸索着空虚和实质。
这座庵没有作为,住在这里的人是谁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世界本质和存在的思考。诗中的物庵象征着世界,而"转物"则代表着改变世界的愿望。然而,诗人通过反问和质疑,暗示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性的虚幻性和无常性。

诗人提到物体没有自性,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真实性。他还暗示了自我也是虚幻的,不存在真实的个体。通过这种思考,诗人质疑了一切事物和自我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诗词的语言简练而深邃,运用了反问、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诗人通过对世界的思考和怀疑,引导读者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和人自身的存在状态,呈现出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哲思,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精髓。它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度思考,同时也对于世界的观察提出了质疑。通过诗词的赏析,读者可以体会到佛教禅宗的智慧和诗人的独特思想,也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意义和价值。

  • 《题刘生雪巢》

    吾宗手葺幽栖处,雪径依衡认虎跑。冻折岩前百寻木,压翻屋上几重茅。懒吟二首干韩愈。且耸双肩学孟郊。只怕景思来认业,别无人与子争巢。

  • 《蝶恋花》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 《偈颂七十六首》

    去年今日逢冬节,扑头扑面迎霜雪。今年冬节又来临,屋角梅花弄晓晴。笑它鲁史谩书云。

  • 《宋宰不赴王倅招有诗次韵》

    风号天籁怒,雷引雨声长。但喜书帷润,那知酒斚凉。夜光宜月露,霁色醒松篁。通介从流俗,徐公自有常。

  • 《再次韵谢吴遁翁》

    一自为农去国赊,九天无路献忠嘉。不争老杜广文饭,且共仰山鶖子茶。字画故家元佑脚,篇章时样鄂州花。它山待刻钟楼作,震撼烟霞十万家。

  • 《桃园忆故人 重阳全真集卷之三》

    琉璃枝上琼花*。蓓蕾间成玛瑙。乌玉叶儿偏好。四件谁能讨。静中认得真家宝。艳彩诚非草草。唯有个人知道。共得归蓬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