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正始后,尚复有斯人。
恸哭亦云已,伤心难重陈。
传家双令器,怀德万遗民。
尚想典刑在,萧然老鹤身。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李处道都曹丈挽词》
朝代:宋代
作者:张耒
凄凉正始后,尚复有斯人。
恸哭亦云已,伤心难重陈。
传家双令器,怀德万遗民。
尚想典刑在,萧然老鹤身。
中文译文:
凄凉的正始时期已经过去,然而仍有这样的人存在。
悲痛哭泣虽然已经说过,但伤心之情难以再次表达。
传承家族的双重令器,怀念那些万千遗民的德行。
仍然思念着能够执行公正刑罚的时代,如今已老去宛如一只孤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张耒所作,题材是挽词,表达了对逝去时代和人物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凄凉的描写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正始时期的向往和对已逝人物的思念。
首句“凄凉正始后,尚复有斯人。”描述了正始时期的凄凉景象已经过去,但仍有这样的人存在,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消逝。
第二句“恸哭亦云已,伤心难重陈。”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悲痛之情已经说过,但内心的伤痛无法再次表达。这种难以言表的伤痛使诗人对逝去的时代和人物产生了更深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传家双令器,怀德万遗民。”描述了传承家族的双重令器,象征着对德行高尚的遗民的怀念。这里的双令器可能指的是家族传承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而遗民则代表着那些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们。
最后两句“尚想典刑在,萧然老鹤身。”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执行公正刑罚的时代的思念,将自己比作老去的孤雁,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无奈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时代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以凄凉的语言和形象,展示了对曾经的辉煌和正直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逝去的时代和人物的深深思念。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见闻知觉俱抛。直打并、灵台无一毫。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全真辈,
宛宛转湖滩,遥遥隔城邑。是时雨初霁,众绿带余湿。晓泽澹不波,菰浦觉风入。我生莽未定,世故纷相袭。靦然贺兰面,安视一坐泣。岂知虎与狼,义感功反集。尧俗可尽封,呜呼吾何及。气苏巨浸内,未恨乏供给。日历会有穷,吾行岂须急。近树背人去,远树久凝立。聊以忧世心,寄兹
山中处处罢芳菲,众绿成阴绕碧溪。薄暮鸟栖云气恶,满林风雨杜鹃啼。
宛陵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空上下走。已能轻险若平地,岂肯身为一家妇。宛陵将士天下雄,一下定却长稍弓。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盘旋风,撇飞鸟;惊猿绕,树枝褭。头上打鼓不闻时,手蹉脚跌蜘蛛丝。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蚩尤旗。若不随仙作仙女,即应嫁贼生贼儿。
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欹侧。恨风沙、吹透汉宫衣,余香歇。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七月暑尚炽,长日弄机杼。头蓬不暇梳,挥手汗如雨。嘤嘤时鸟鸣,灼灼红榴吐。何心娱耳目,往来忘伛偻。织为机中素,老幼要纫补。青灯照夜梭,蟋蟀窗外语。辛勤亦何有,身体衣几缕?嫁为田家妇,终岁服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