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每颁宽大诏,天公意与圣人同。
故于半载焦枯后,一雨聊资土脉通。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立春》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以及春雨对大地的滋润。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来临时,天子每年都发布宽大的诏令,表达对春天的期盼,这与圣人的心愿是一致的。因此,在寒冷干燥的半年之后,一场雨对于滋润土地的联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诗意:
这首诗词以"立春"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春雨的滋润。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大地的渴望,以及对天子和圣人的赞颂。
赏析:
《立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提到天子每年都发布宽大的诏令,这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也体现了春天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作者将天子的意愿与圣人的心愿相比较,并表达了它们的一致性。这种比较显示了作者对君主和圣贤的崇敬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长时间的寒冷干燥对土地的影响,以及一场雨对土地的重要性。这场雨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使土地的血脉重新流动,萌发了新的生机。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表达了春雨对大地的滋润和复苏的重要意义。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笔法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春天的到来和春雨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又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浅醉微吟独倚阑,轻云淡月不多寒。悠然顾影成清啸,新制栟榈二寸冠。
锦绣乍脱玉为肌,更著油煎供养伊。盐醋费他多少了,舌头换却不曾知。
安知先长老,不是昔勤公。尔有五七字,今无六一翁。
莺树暖。弱絮欲成芳茧。流水惜花流不远。小桥红欲满。原上草迷离苑。金勒晚风嘶断。等得日长春又短。愁深山翠浅。
二亭归然立,紫薇为题颜。朝晖射银钩,伟观压海山。
山中有佳客,山上月增明。廊庙心同赤,江湖梦独清。半庭业树影,万籁淡秋声。把手情何极,呼童问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