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行过溪桥,正自不值一笑。
三人必有我师,不笑不足为道。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待诏虎溪三笑图》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当我偶然经过虎溪的桥梁,
我自以为没有什么好笑的。
然而,三个人中必定有我的良师,
不笑则不能算是真正的道。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学问的一种颇为深刻的理解。作者行经溪桥时,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值得一笑的事情。然而,作者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智慧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来获得的。他坚信,无论在何时何地,身边的三个人中肯定会有他的良师,值得他去学习和借鉴。作者认为,不去嘲笑他人,不去看轻他人,才是真正的境界和修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中的“虎溪三笑”象征着人生中的困惑和迷茫,而“我师”则代表了智慧和学问的源泉。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智慧和经验的尊重和渴望。这首诗词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尊重他人的见解和价值,而不是自以为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开启通向智慧和境界的大门,走出一条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寺占灵峰更近州,喧阗驺从锦缠头。歌锺乍奏晴雷殷,戈甲急趋春水流。几处醉眠方枕藉,一城谣俗重嬉游。贤侯惠意民知否,几刻严堙为尔留。
秋崖劲笔敌黄陈,贽卷当年许望尘。十载江湖春雁断,万山烟雨石羊新。余生敢忘尊前话,先正曾同席上宾。今日相逢两家子,可无努力继前人。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必待成丘垅,何如用当年。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月色上窗纱,移来竹影斜。夜深人已寂,更转鼓频挝。杜宇惊幽梦,银釭坠细花。一时浑不记,身在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