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李光远宅籴米》

堪笑南泉老古锥,住山情况了无依。
解使木人来买米,和光风月正先知。
奇奇,柳眼桃腮总是机。
寸草不生千万里,出门春色供依依。
痴痴,三千不惜换骊珠。
若问普庵来意处,光明遍匝体如如。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李光远宅籴米》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李光远宅籴米

堪笑南泉老古锥,
住山情况了无依。
解使木人来买米,
和光风月正先知。
奇奇,柳眼桃腮总是机。
寸草不生千万里,
出门春色供依依。
痴痴,三千不惜换骊珠。
若问普庵来意处,
光明遍匝体如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李光远宅中米谷的故事为题材,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人情境遇的感悟和思考。

诗的开头以讽刺的语气表达了对南泉老古锥(可能指南泉和尚)的嘲笑,暗示他对宅中情况漠不关心。接着,诗人描述了解使木人来买米的情景,表现了李光远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未来的预见。这种和光风月正先知的意象表明了李光远对自然和人事的洞察力。

在描绘李光远的形象时,诗人运用了奇奇柳眼桃腮的形容词,突出了他机智聪明的特点。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寸草不生千万里的景象,表现了李光远宅外的荒凉,但他出门时的春色却依然美好,映衬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最后两句表达了李光远的豪情壮志,他愿意不惜代价去换取骊珠(一种珍贵的宝石),以表达他对事业的追求和价值观的坚持。

诗的结尾提到普庵(可能指诗人自己)来李光远宅的目的,表示他所见到的光明已经遍布了一切事物,体现了普庵的宽广和深邃的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李光远宅中的情况和李光远本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智慧、美好和追求的赞美。同时,诗中的一些隐喻和比喻也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深度。

  •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登高望还师,竟野

  •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 《送舜臣抚干表兄赴部》

    畴昔相看意便倾,重逢便觉眼增明。半生漫仕壮心在,五月长江去棹轻。龟椟久藏千乘宝,鹏风方快九霄程。公朝兼用人门选,外氏传家旧有声。

  • 《次韵许节推喜雨》

    旧雨新雨不后期,丰年当复歌周诗。手调玉烛属廊庙,归功假手敢固辞。妇子赴工听晓鼓,山歌和应挥汗雨。麦黄蚕老十分熟,坐衙日日闻此语。偕君薄宦群山中,与我忧喜大抵同。畏垒谬诧庚桑楚,醉乡盍访王无功。向来小旱烦忧恤,喜雨新来慰衰疾。焉得妙思作强对,如埙如篪吕应律。

  • 《二月十五日樱桃盛开自所居蹑履吟玩竞名王泽章洋才》

    晓觉笼烟重,春深染雪轻。静应留得蝶,繁欲不胜莺。影乱晨飙急,香多夜雨晴。似将千万恨,西北为卿卿。

  • 《钱知县挽词》

    送子三为邑,十年嗟往来。谁言债难了,不与命同回。卓鲁终留爱,龚黄岂蔽材。云愁旦暮雪,雪打又添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