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
士级贫失节,交以利知心。
乍可昏求火,何堪昼见金。
狂澜回已倒,独幸有山林。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利交》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在利益关系中真正的交情与忠诚的价值,通过对比士人贫困失节与交往中的利益纠葛,展现了作者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的"利交"指的是在交往中以利益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诗人通过"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来回顾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利益关系的深刻认识。"士级贫失节,交以利知心"揭示了士人因为贫困而无法保持节操,只能以利益作为判断他人真心的依据。
然而,诗人对于这种利益交往心生疑虑:"乍可昏求火,何堪昼见金"。这句诗意味着当面对利益的迷惑时,人们常常会忽视真正的友谊和忠诚。在这种情况下,独自躲避于山林之中成为了诗人的选择:"狂澜回已倒,独幸有山林"。山林被视为可以远离俗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地方,诗人在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利益关系的揭示,表达了对于真正的交情和忠诚的渴望。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警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追逐利益的诱惑所迷惑。与此同时,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赞颂也透露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林中可以远离喧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对于人情世故和真实友谊的思考。
草露团团夜气浓,一天明月半弯弓。光涵万顷澄秋霁,影落千山接翠空。毫发不迷孤照处,胆肝尽露广寒宫。回廊独步浑无觉,似是泠然驾远风。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従高来,一一投涧坑。大鱼不能上,暴鬣一作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征君一月不出屋,客来喜值清秋时。会稽录事应当别,笠泽高僧定赋诗。新月忽从溪上出,清尊还向竹间移。殷勤持寄于高士,切莫愁吟两鬓丝。
一室凌埃壒,公堂更左偏。闲消官上日,小隐洞吴。棋酒随醒醉,蚊虻断扑缘。怜渠锻炉侧,矻矻计巢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