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李留後家闻筝坐上作》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
◇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
樽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泫然。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李留後家闻筝坐上作》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年来,我不再听到悲伤的筝声,
突然间,我遇见了纤纤玉指弹奏琴弦。
它像蛮巧的鸟儿在花丛中啭鸣,
像呜咽的声音在冰下的泉水中交流。
常常有人说这样的声音已经绝迹,
问渠那个从小就传承这种技艺。
在酒杯前,他们嘲笑我听完弹奏后的沉默,
我白发苍苍,默然流下了泪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筝声的怀念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诗人在二十年间没有再听到悲伤的筝声,但突然间遇见了一个人用纤纤玉指弹奏琴弦,这让他感到惊喜和感动。他形容这种声音像蛮巧的鸟儿在花丛中啭鸣,像呜咽的声音在冰下的泉水中交流,给人一种美妙而动人的感觉。然而,有人说这样的声音已经绝迹,诗人不禁问起这位琴师是从小就学习这种技艺的,他想知道这种传统艺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在酒杯前,他们嘲笑他听完弹奏后的沉默,但诗人却因为对美的感受而流下了泪水。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筝声的怀念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和对传统艺术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将琴声比喻为蛮巧的鸟儿和呜咽的声音,给人一种美妙而动人的感觉。他对琴声的赞美和对琴师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敬重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和对传统艺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挽吴茂新侍郎三首》

    □先□皇志,公除法从真。玉楼要新记,铁壁夺全人。宿草俄封墓,柔蒲谩裹轮。岂无南董氏,奋笔传名臣。

  • 《九日和韩魏公》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次韵程务实见寄》

    客来问奚自,曰予自虞庠。有友猿鹤姿,与子鸿雁行。石崖郁崔嵬,玉洒高颉颃。昔为斗与牛,今为参与商。衔袖尺素书,寄此明月光。吾诗眇何似,鸡群之昂昂。唱予和者谁,一叫孤凤凰。孰云哙待伍,乃与国士双。大书适豪纵,深刻何炜煌。尚余烟雨痕,急埽莓苔墙。所嗟眼中人,未试

  • 《少年游》

    斜阳冉冉水边楼。珠箔水晶钩。拍点红牙,箫吹紫玉,低按小梁州。双鸾已误青楼约,谁伴月中游。卷蝶残花,寒E580落叶,长是替人愁。

  • 《失题》

    日暮歌碧云,天寒思修竹。佳人不可见,景入山更绿。

  • 《和潞公真率会诗》

    洛下衣冠爱惜春,相从小饮任天真。随家所有自可乐,为具更微谁笑贫。不待珍羞方下箸,只将佳景便娱宾。庾公此兴知非浅,藜霍终难作主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