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立木海上刻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中文译文:
立在海上的木头上刻的诗
小山压在大山上,大山完全无力。
害羞地见到故乡的人,从此投奔外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赞华所作,通过简洁叙述表达了一个人远离故乡的心情和选择。
首两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用比喻的手法,将个体的力量与整体的力量进行对比。小山压在大山之上,大山却无力抗衡,暗指个人面对整体的力量时的无力感。这里,“小山”可以指代个体、个人,而“大山”则可指代社会、环境,无力的大山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微弱。
接下来的两句“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故乡人时的羞愧和逃离的决心。当诗人回到故乡看到熟悉的人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羞愧和尴尬,于是决定离开故土,投奔外国。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精炼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面临逆境和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选择离开故乡、远离熟悉的环境的决心和心情。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于逃离故土的复杂情感,既有羞愧和无奈,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希望。
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和无力感,并在离乡之际抒发对未知前途的期许。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醉月小红楼。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寄信问晴鸥。谁在芳洲。绿波宁处有兰舟。独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
铁骢黄金羁,年少蜀城守。蜀城临古江,正在离岸口。离岸李凉凿,其利实不久。既避沫水害,又以溉田亩。大此百民宜,遗祠奉牲酒。行当谨厥事,无乃为政首。
濯龙门外马车流,谁人不道入青楼。卢家少妇鸣筝坐,逢着春光不解愁。
百岁禅师说,先师指此松。小年行道绕,早见偃枝重。月槛移孤影,秋亭卓一峰。终当因夜电,拏攫从云龙。
大都奇怪惑人深,一见邪淫便动心。只是欹倾身内宝,何能坚固水中金。天堂有路无人到,地狱无门众却寻。寄语世间男女道,收纵火宅隐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