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立秋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对酒聊同楚人醉,
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
落月西风听晓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在立秋时的心境和感受。
首先,诗人与楚地的朋友一起品酒畅谈,他们欢乐地喝醉,共同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对酒聊同楚人醉"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们在一起畅快的心情,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接着,诗人提到他专注于诗歌,只倾听越地的吟唱声音。"哦诗惟听越吟声"意味着他对越地的诗歌非常欣赏,他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找到了灵感和满足。
然后,诗人描述了洞庭湖北岸下的孤城景象。洞庭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北岸的孤城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洞庭北岸孤城下"表达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与前两句的欢乐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观赏着西风吹拂下的落月,同时倾听着清晨的莺鸣。"落月西风听晓莺"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整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欢乐和孤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作者在快乐的氛围中寻找灵感,同时在孤独的景象中感受自然的美丽。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友谊和宴饮的享受,又展示了对大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与感悟。
总之,张耒的《立秋二首》以其精湛的描写和丰富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欢乐和孤寂的秋天世界,让人领略到了秋天的深情与美丽。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易销。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後夜溪山雪,临门望子猷。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
上下各有分,同质实异支。要用固尔先,当念扶我危。我刖尔独安,何以幸华夷。且愿缩袖间,操执自有时。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客舍潭州又一春,花时风雨困频频。欲知夏木扶疏处,好挂陶翁洒酒巾。
西城永夜灵鼍鼓,北寺五更青石钟。九牧何时官事了,三英聊喜故人逢。甲庚定处君无让,蹀躞归时我请从。从却睡魔通夕语,明窗茗粥不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