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徂炎罢,惊秋自此辰。
残蜩空爱露,孤扇欲辞人。
嵩少千寻岭,沧浪万里津。
如何一乘兴,烟策弄飚轮。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立秋后一日凉风萧瑟便若感人》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凉风吹过立秋之后的第一天,萧瑟的风景如同触动人心的感叹。刚刚度过炎夏,突然迎来秋天,让人不禁感到惊讶。残存的蝉鸣还留恋着露水,孤单的扇子也想离开人群。嵩山千重岭峦,苍浪万里江水。这样的景色如何能够乘兴而来,仿佛烟雾之间展开了飞轮的游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立秋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悦和感慨之情。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诗中描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凉风和秋意,令人感到惊喜。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其中,蝉鸣和扇子的描写,凸显了孤独和离别的意象。蝉鸣作为夏季的代表,此时已经渐渐减少,而留恋露水的蝉鸣则显得无所适从。扇子在人群中是一个陪伴者,而此时却渴望离开,表达了对炎夏的告别和对凉爽秋风的渴望。
诗中的嵩山和苍浪分别代表了山和水的广阔,嵩山千重岭峦、苍浪万里江水,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以凄凉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孤独、离别的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来临的喜悦和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词以意境深远、意味丰富的形象描绘,展示了宋庠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表达的巧妙运用。
远雪亭亭望未销,岳阳春浅似相饶。短芦冒土初生笋,高柳偷风已弄条。波泛洞庭猵獭健,谷连荆楚鬼神妖。中流菱唱泊何处,一只画船兰作桡。
鱼龙远避水光浮,草木怒长山意豪。独立和风清宿酒,晚云收尽月痕高。
渠渠梁照日,泯泯水分京。激作飞岩势,流为杂佩声。图书无近迹,草树有冬荣。景落人间处,漂花出古城。
悔却与欢期,空房香烬时。那能如宝鸭,冷暖腹中知。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清冬万境肃,墙户益萧然。薄寒惟可饮,短景不容眠。贫厨烟火暖,尘釜亦烹鲜。且复养口体,何劳更问天。